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薛景石瓜庐

标题包含
薛景石瓜庐
湖村有真逸,爱着钓鱼袍。 鹤语柴门静,身闲笔砚劳。 移来瓜种别,看得桂丛高。 所写虽云僻,文名不可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湖边的村落里有一位真的隐逸者,他热爱穿着钓鱼的衣物。 鹤鸣的声音使得柴扉显得格外宁静,他的身心悠闲而笔砚却繁忙。 他将其他的瓜苗移植过来,看着桂树的丛林日渐高大。 他虽然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但声名却无法掩盖他的才华。
去完善
释义
1. 湖村:泛指湖边村落或指浙江省湖州市一带的村庄。 2. 真逸:真实而恬淡的生活。 3. 着:穿着。 4. 钓鱼袍:在江边垂钓时穿的服装,喻指悠闲的生活状态。 5. 鹤语:借用“鹤鸣”寓意隐居生活的高洁和静谧。 6. 柴门:用树枝等编成的简陋门,常用于描写乡间、田园的宁静景象。 7. 身闲:身体清闲,指过上清静的生活。 8. 笔砚劳:从事文学创作时的忙碌与辛苦。 9. 移来:迁移过来,指移植瓜果植物。 10. 瓜种别:不同的瓜类品种。 11. 看得:观赏,欣赏。 12. 桂丛:桂花树林。 13. 所写:指诗人写的作品。 14. 云僻:被认为是偏僻的地方。 15. 文名:文学名声。 16. 不可逃:无法逃避或忽略的事实。
去完善
赏析
《薛景石瓜庐》是南宋诗人赵汝回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歌。首联“湖村有真逸,爱着钓鱼袍”描述了诗人在湖边村庄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渔翁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颔联“鹤语柴门静,身闲笔砚劳”以鹤的叫声衬托环境的宁静,表现了诗人虽然过着悠闲的生活,但仍然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颈联“移来瓜种别,看得桂丛高”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尾联“所写虽云僻,文名不可逃”则揭示了诗人虽然生活在偏僻的地方,但他的文名却无法掩盖,展示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景石瓜庐》是南宋诗人赵汝回所作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 在这一时期,赵汝回生活在江南一带,任官职于地方。他关注民生,对民间的田园生活有深入的了解。此外,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农民起义频发,使得许多士人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汝回写下了这首赞美田园生活的诗歌。 诗中的“薛景石瓜庐”是指薛景石的田园居所。薛景石是宋代的一位隐士,他以种植瓜果为生,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赵汝回通过描绘薛景石的瓜庐,表达了对他那种恬静、自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