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吟
一春吟未稳,今日再吟看。
石井桐花晚,江城谷雨寒。
白烟浮野寺,苍藓绣池栏。
为谢松梢鹤,官卑去住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一直想吟诗,今日再度尝试。
在石井边的梧桐树下,江城正值谷雨时节,略带微寒。
野外寺庙升起袅袅炊烟,池边栏杆上爬满青苔。
感谢那松梢上的仙鹤,官场卑微,难以安定。
去完善
释义
1. "一春吟未稳":春天已过完,诗人感到自己的诗歌创作还未得到满足,想要再次尝试。
2. "石井桐花晚":石井指福建泉州的一个地方;桐花指的是梧桐树的花朵。这句描述了石井的桐花在晚春时节开放的景象。
3. "江城谷雨寒":江城即武汉,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句表达了谷雨时分武汉的寒冷天气。
4. "白烟浮野寺":白烟是指寺庙烧香产生的烟雾;野寺指的是乡村郊外的寺庙。这句描绘了烟雾笼罩下田野中的寺庙画面。
5. "苍藓绣池栏":苍藓指青苔;绣指装饰。这句形容青苔覆盖在池塘围栏上的景象。
6. "为谢松梢鹤":松梢鹤指栖息在松树梢上的仙鹤。这句表达诗人在欣赏风景时,希望向松梢的仙鹤表示感谢的心情。
7. "官卑去住难":官卑表示诗人地位卑微;去住难表示诗人进退两难。这句意味着诗人因为地位卑微而难以脱离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生活处境的感慨。
首联“一春吟未稳,今日再吟看”,诗人以“吟未稳”开篇,说明此前尚未找到一个贴切的词来描述春天,表达了寻找完美诗句的执着;“今日再吟看”则传达出对写出好诗的期待。
颔联“石井桐花晚,江城谷雨寒”,这两句借景抒情,诗人观察到井边的石桐花在晚春开花,而谷雨时节的城市依然带着一丝寒意。这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又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
颈联“白烟浮野寺,苍藓绣池栏”,通过描绘田野间的寺庙和池边的苍藓,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突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尾联“为谢松梢鹤,官卑去住难”,这一联中,诗人以松梢上的鹤比喻自己,表示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是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坚定不移。这也反映出诗人渴望自由、超脱世俗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吟》是南宋诗人赵汝回的一首咏春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赵汝回时任国子监丞,负责选拔和教育国家优秀人才。他在这段时间内关注社会现实,致力于文学创作,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那个时代,南宋国内政治腐败,外患频仍,北方金国的不断侵扰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有识之士都试图通过改革来实现国家的振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这使得赵汝回等文人感到痛心疾首,他们将自己的忧虑和希望寄托在诗歌之中,以期唤醒人们的爱国之情。
《春吟》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赵汝回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他以春天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以及对百姓安居乐业的热望。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时期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忧国忧民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