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墅留别
有朋不贵数,道合意自亲。
早知离别难,会觌岂厌频。
青灯书阁下,细语交情真。
酌此武阳泉,馔彼松江鳞。
公庖复有携,得非知我贫。
如何不我醉,明日隔征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朋友不在多,志趣相投心自然亲近。
早知道离别的痛苦,相聚时又怎会嫌频繁?
在青灯下的书阁里,我们轻声细语,友情真挚。
一起品尝武阳泉的水,又烹调了松江的鱼。
你的厨师还带了菜肴,是不是知道我的贫穷?
为什么你不让我喝醉,明天就要相隔天涯呢?
去完善
释义
1. 杜子墅:古代人物,与诗作者赵汝回为好友。
2. 数:即“计算”的意思,这里指交往的人的数量。
3. 道合:思想、观点一致。
4. 意自亲:感情亲密自然产生。
5. 会觌:会面、见面。
6. 频:频繁。
7. 青灯:指在微弱灯光下读书的环境。
8. 书阁:存放书籍的阁楼。
9. 细语:低声交谈。
10. 武阳泉:武安山泉水,相传饮用可解酒。
11. 馔彼松江鳞:指用松江产的鱼类做菜。馔,准备食物;松江,位于上海境内的一条河流。
12. 公庖:公共厨房。
13. 携:携带,这里指携带食材。
14. 知我贫:了解我生活贫困。
15. 不我醉:宾语前置,不让我喝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杜子墅留别”,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有朋不贵数,道合意自亲”一句表达了对朋友的珍视,即使数量不多,只要志同道合,便能心意相通,建立深厚的友谊。紧接着的“早知离别难,会觌岂厌频”则揭示了离别的不易和相聚的可贵。
在描绘与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时,诗人以“青灯书阁下,细语交情真”勾勒出二人沉浸在书香之中的情景,通过共同讨论书籍、交流心得,使得两人的感情愈发真挚。此外,诗人还通过“酌此武阳泉,馔彼松江鳞”描述了与朋友分享美食的快乐,加深了彼此之间的默契。
而后诗人提到“公庖复有携,得非知我贫”,朋友亲自携带食物前来共餐,体现了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理解。最后两句“如何不我醉,明日隔征尘”则是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希望珍惜这最后的相聚时刻的愿望。
整首诗将友情、美食、别离等元素融为一体,传达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面临离别时的坦然与豁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子墅留别》是南宋诗人赵汝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末年,其时中国正处于金朝灭亡、元朝崛起的动荡时期。在这一年里,赵汝回出任莆田知县,治理地方政务,关注民生,受到百姓爱戴。然而,南宋朝廷却内忧外患不断,国势日衰,这使得赵汝回忧心忡忡。
这一段时间,赵汝回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他的父亲赵汝愚曾是南宋的名臣,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贬谪至福建一带,这对赵汝回的家庭及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赵汝回还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在诗词歌赋方面颇有建树,相互之间多有交流切磋。
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赵汝回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是离别之情,作品多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杜子墅留别》就是他在离任莆田知县之际,写给当地百姓的告别诗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的关切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南宋朝廷前景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