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一夜桂花发,千崖风露香。 树经秋几过,人在月中央。 不预离骚赋,空居寂寞乡。 山翁对之饮,酒色也鹅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夜之间桂花开遍,千岩万壑的风露带来浓郁的香气。 经历过几个秋天,树木依然翠绿,人们赏月如故。 并非有意模仿《离骚》,只是孤独地居住在寂静的乡村。 山间老人对着这美景畅饮,美酒的颜色如同鹅黄。
去完善
释义
1. 桂:指桂花树,这里主要指的是金秋时节盛开的木樨科植物桂花。 2. 一夜:形容时间短暂,如同夜晚一夜间就过去了。 3. 千崖:这里形容了广大无边的山岩、石壁,也可以理解为许多山峰。 4. 风露:这里主要描述了秋天的气象条件,“风”指的是秋风,“露”指的是露水或雾气。 5. 树经秋几过:这句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树”是指桂花树,“经秋几过”意指经过了几个秋天。 6. 月中央:指的是月亮最明亮的时候,一般是中秋前后。 7. 不预离骚赋:这里的“离骚赋”指的是战国诗人屈原所作《离骚》,这句诗是说桂花的香气并没有被记录在《离骚》之中。 8. 空居寂寞乡:这句是说桂花只生长在偏僻的乡村地区,因而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9. 山翁:这里指的是居住在山林之中的隐士或者老者。 10. 饮:即饮酒,表示山翁在这里过着饮酒作乐的生活。 11. 酒色也鹅黄:“鹅黄”通常用来形容黄色,这里主要形容酒的色泽如鹅黄般淡黄透亮。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桂花盛开的景象并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古诗。诗的首联“一夜桂花发,千崖风露香”形象地描绘出桂花的繁茂和芬芳。一个“发”字,表达了桂花怒放的生动景象,而“千崖风露香”则渲染了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气的感觉。颔联“树经秋几过,人在月中央”展示了时间的推移和人所处的环境。经过秋天的几次更替,人们仍然沉浸在中秋明亮的月光之中。通过这两句,诗人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同时也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颈联“不预离骚赋,空居寂寞乡”中,诗人提及屈原的作品《离骚》,意味着自己并不期望被世人赞颂,而是宁愿过着平凡的生活。尾联“山翁对之饮,酒色也鹅黄”则是诗人以山翁自喻,表达出他对桂花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桂》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汝回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为公元1256年。在这一年里,赵汝回面临的生活压力较大,由于南宋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他作为一名官员,不仅要为国家尽忠职守,还要关注民间的疾苦。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惆怅。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面临着北方蒙古帝国的侵略,国土分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汝回身为官员,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他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此外,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一些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这也让他感到痛心疾首。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赵汝回创作了《桂》这首诗。诗中通过对桂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桂花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愿望,而赵汝回则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