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列真观刘道士拉上潮际观渔

标题包含
游列真观刘道士拉上潮际观渔
珠宫何岧峣,前江后层嶂。 开山者何人,萧梁山中相。 窃惟经营初,岂曰此幽赏。 地灵宜仙事,境寂销俗相。 既积惜水功,帝命使瀛丈。 手泥烧丹灶,岁久化黄壤。 石突古殿出,磵循阴廊响。 道人如修静,我岂陶官长。 偶结清净缘,下榻税尘鞅。 夜报前溪渔,命酒将鲙享。 撑篷待月来,架桨乘潮上。 秋高气凄澹,清极思超敞。 暂废一夕眠,庶蒙列真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宫殿屹立在高山之上,前方是流淌的江河,后方是层层的山峦。 当初是谁开山劈岭,建立了这座美丽的山寺? 我私下里认为,开始创建这个地方的人,或许并没有想到这里会成为人们寻找宁静和美景的地方。 这里的山川灵气吸引了仙人驻足,静谧的环境让世俗的纷扰消散无踪。 这里的人们珍视水源如同生命,他们的虔诚感动了天神,于是派遣使者前来考察。 他们用泥土堆砌炼丹的炉灶,岁月流转,炉灶变成了黄土。 古殿的石阶破石而出,山间的小溪在阴凉的长廊回响。 如果我是修行的道士,又怎么能当这地方的官长呢? 我只是偶然与这里的清静结缘,放下包袱,暂且避开红尘的烦恼。 晚上告诉前溪的渔夫,摆好酒,备好鱼脍一起享用。 撑开船篷等待月亮升起,架起船桨顺着潮水前进。 秋天的天空高远而寒冷,清澈的境地让人思绪开阔。 暂时抛开一夜的睡眠,希望得到诸位神仙的奖励。
去完善
释义
珠宫:指神仙所居的华丽宫殿,这里用以比喻列真观。 岧峣:高峻的样子。 开山者何人:此处暗指东汉时期的道教学者、医生葛洪,他是茅山派的祖师。 窃惟:暗自想到。 经营初:刚开始建立的时候。 幽赏:欣赏幽深的景色。 地灵宜仙事:这个地方有灵气,适合修道成仙之事。 境寂销俗相:环境寂静可以消除世俗的烦恼。 惜水功:指收集雨水的水利工程。 使瀛丈:指派治水的人。 手泥烧丹灶:亲自用手上的泥土建造炼丹的炉灶。 黄壤:黄土。 石突古殿出:形容石头突兀地从古老的殿堂里显露出来。 磵循阴廊响:涧水沿着阴暗的走廊流淌发出声响。 陶官长: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清净缘:与清静修炼有关的事情。 下榻:指暂居的地方。 税尘鞅:摆脱尘世纷扰的意思。 夜报前溪渔:夜晚通知前溪的渔民。 命酒将鲙享:安排酒宴品尝新鲜的鱼。 撑篷待月来:划船等待月亮升起。 架桨乘潮上:划船随着潮水向上游去。 凄澹:凄凉的氛围。 清极思超敞:清净到了极致就会产生超越世俗的想法。 一夕眠:一夜的睡眠。 庶蒙列真奖:或许能得到神仙的奖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历列真观时,与刘道士一起登上潮际观渔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和道教修行,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人以“珠宫何岧峣”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列真观的壮丽景象,并通过“前江后层嶂”进一步刻画了周围环境的优美。随后,诗人提到了开山者的辛勤努力,以此表达了对他们付出艰辛的敬意。 接下来,诗人通过想象修道者当初营造这里的情景,指出此地环境宜人、景色幽深,从而使得仙人眷恋、俗世纷扰得以消除。同时,诗人认为此处积累已久的风水宝地和清静氛围正是吸引神仙降临的缘由所在。 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列真观与刘道士共度的一段清净时光,从中感受到了道人的修持宁静以及自己作为陶渊明的信徒所追寻的幽雅生活。不仅如此,他还用“既积惜水功,帝命使瀛丈”来形容刘道士的勤奋修行,表达了对其崇敬之情。 紧接着,诗人通过对古殿、涧响等景色的描绘,传达了此处神秘的宗教氛围。此外,他还将自己比作一位置身静修的道人,渴望在这片清幽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随后,诗人通过叙述夜间与前溪渔舟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与刘道士共享美馔、共叙清欢的愉悦心情。在此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撑篷待月来,架桨乘潮上”等诗句,展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水乡画卷。 最后,诗人借助于“秋高气凄澹,清极思超敞”的描绘,抒发了此时此地的超凡脱俗之感。他认为这种意境足可以让他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甚至赢得列仙的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游列真观刘道士拉上潮际观渔》是南宋诗人赵汝回所作。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远离世俗纷扰的道观中,人们可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宁静。诗人在游览列真观时,与刘道士结缘,共同欣赏潮际的渔舟唱晚,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赵汝回本人曾任吏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职,后因政治原因被罢官。他在闲居期间,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并写下了许多反映百姓生活的诗篇。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体现了他关心民生、亲近自然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