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黄金台

标题包含
黄金台
峩峩燕中台,悠悠易上水。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 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 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燕国高台,宁静的易水河畔。 怀念着燕昭王啊,招募天下的贤才。 贤才之间贵在相知深厚,哪里是为了那些黄金呢。 筑起高台堆满黄金,这正是君王的诚意所在。
去完善
释义
1. 峩峩:高大的样子; 2. 燕中台:指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3. 易上水:即易水,源出河北易县,流经燕国境内; 4. 燕昭王:公元前311年-公元前279年在位,战国时期的燕国君主; 5. 招彼天下士:燕昭王设黄金台以招揽贤士; 6. 士贵相知深:指士人之间的珍贵情谊; 7. 多黄金:指燕昭王为吸引人才而广布黄金; 8. 筑台置黄金:燕昭王设立黄金台作为招贤之地; 9. 自是君王心:燕昭王的君王之心,意在求贤若渴。
去完善
赏析
《黄金台》陈昌时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赞美之情。首句“峨峨燕中台”描绘了燕国黄金台的雄伟壮观,为全诗营造了庄重肃穆的氛围。接下来“悠悠易上水”表现了燕昭王的慷慨之志,他以燕国为重,不惜一切招揽天下英才。 第三联“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揭示了燕昭王的崇高情怀,他看重的是人才与自己的默契配合,而非黄金的诱惑。这使得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的君子的向往。 最后两句“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是对黄金台存在的意义和作用的总结,它既是燕昭王渴求人才的象征,也是他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金台》是唐代诗人陈昌时创作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以战国时期的燕昭王筑黄金台求贤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和良将的渴望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也日益加剧。陈昌时在朝为官,对国家的治理和人才的选拔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燕昭王筑黄金台的情景,表达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唐玄宗时期,虽然国家整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地方藩镇势力逐渐壮大,中央集权受到挑战;官场腐败现象较为严重,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陈昌时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因此,他在《黄金台》中,通过对古代燕昭王的赞美,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改革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