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程
男儿腰下带芙蓉,羞睹秦官老径松。
羊胛日生寒戍鼓,马蹄风起夜楼钟。
菊花憔悴三分雨,枫叶青红一半冬。
只为新诗吟太早,满衣风露湿重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男人佩剑在腰间,不愿看到宦海沉浮的老松树。
太阳升起寒气侵扰边关鼓声,马蹄声中夜楼钟声响起。
菊花在三场雨中凋零,枫叶一半青红在冬天中。
只因创作诗歌过早,全身被露水湿透。
去完善
释义
1. 晓程:指天亮时的行程。
2. 陈昌时:即唐代诗人陈陶。
3. 芙蓉:这里指箭袋。
4. 羞睹秦官老径松:意为自己不愿看到秦朝官员颓废的形象。
5. 羊胛日:形容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很低,好像从羊肩胛骨部位升起一样。
6.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7. 马蹄风:形容马儿奔跑时掀起的风尘。
8. 夜楼钟:夜间楼上响起的钟声。
9. 菊花憔悴三分雨:形容菊花在雨中显得有些凋零。
10. 枫叶青红一半冬:形容枫叶在冬天仍然保持青红相间的颜色。
11. 新诗吟太早:意为自己的诗篇过早地表达了心情。
12. 风露湿重重:形容风吹露水打在身上,感觉非常潮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壮志凌云的抱负。首句“男儿腰下带芙蓉”,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暗示了季节已是秋天。第二句“羞睹秦官老径松”则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故友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述了深秋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感受,如“羊胛日生寒戍鼓,马蹄风起夜楼钟”两句,通过戍鼓、夜楼钟等细节展现了边境的紧张氛围和战争的威胁,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菊花憔悴三分雨,枫叶青红一半冬”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冷静观察,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际遇紧密相连,突出了诗人的哲思。最后两句“只为新诗吟太早,满衣风露湿重重”则反映了诗人虽然胸怀壮志,却因现实所困而无法实现抱负的无奈心情,同时这也是一种对自己才情的自信体现。整首诗在豪情壮志和深沉思考中达到了平衡,显示出诗人陈昌时的独特才情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程》是唐代诗人陈昌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左右,即唐朝的鼎盛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昌时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年轻时便离家闯荡江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历练。在他漫长的游历生涯中,他曾担任过官职,但最终还是选择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段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后的繁荣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种种矛盾和问题。许多知识分子如陈昌时一般,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只能选择逃避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心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首诗中,陈昌时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启程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这种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