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滞

标题包含
留滞
萧条十日余,留滞别人居。 借吏抄陈作,黏碑学草书。 烟清数村晓,月落一潭虚。 吾自疑秋色,那堪树木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消沉了十余日,寄居于他人家中。 借助官吏抄写旧作,学习碑帖上的草书技艺。 炊烟袅袅的清晨,月色洒在宁静的池塘。 我独自凝望秋天的景色,怎能忍受树木的稀疏。
去完善
释义
1. 留滞:指逗留停留,这里可以理解为暂时停留的状态。 2. 张弋:即宋代诗人张弋,字仲立,南阳(今属河南)人,后流寓吴中(今江苏苏州)。 3. 萧条:这里形容一种冷落、寂寞的环境。 4. 十日余:十多天。 5. 借吏抄陈作:请地方官吏帮忙抄写自己的作品。 6. 黏碑学草书:贴在石碑上学草书书法。 7. 数村:几个村庄,这里形容乡村风光。 8. 一潭虚:月落后水面显得空虚,这里可以理解为月色下的水面倒影消失。 9. 疑:通“拟”,类似,差不多。 10. 那堪:岂能忍受,无法承受。 11. 树木疏:指树木稀少,这里可能表示秋天树木凋谢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留滞》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离家在外滞留、借宿他人居所的生活场景。诗中表现了作者在客居生活中,通过阅读陈作(古人遗留的文章)和研习草书来消磨时光。同时,通过观察周围的景色如“烟清数村晓,月落一潭虚”等自然景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以及树木的稀疏。全诗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滞》是南宋诗人张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其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方面入手,来了解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中原沦陷,国家局势紧张,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期间,诗人张弋也经历了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生活。他曾试图投身军伍,报效祖国,但未能如愿。因此,他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融入诗歌之中,创作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诗篇。 这首诗《留滞》,便是张弋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他在诗中以“客行无定止”来形容自己的飘零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同时,他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岸花开带雨”、“柳絮舞春风”等,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