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耕道谒赵史君
槠叶阴深杜宇啼,远游还欲过淮西。
吕蒙城下河流浊,亚父祠边草色齐。
太守旧来相爱重,故交老去惜分携。
年年慈母手中线,缝得征衫当一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樟树的叶子在背阴处显得格外深沉,杜鹃鸟在那里悲鸣。远方游历的我打算穿越淮河流域。到了吕蒙城下,看到那里的河流浑浊;走到亚父祠旁,见到草地上的绿色是如此整齐划一。这里的太守是老朋友,我们互相敬重;那些昔日的伙伴都已老去,我们珍惜每一次的分别和重逢。我穿上了慈母为我精心缝制的衣裳,仿佛在提醒我那过去的岁月,就像是田地里的犁铧一样,引导我走向未来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槠叶:槠树的叶子,常绿乔木。
2. 阴深:指树荫深处。
3. 杜宇:杜鹃鸟的别名。
4. 远游:远行。
5. 淮西:淮水之西的地区,这里泛指江淮一带。
6. 吕蒙城:吕蒙是古代地名,具体位置尚不明确,可能指的是某个古城遗址。
7. 河流浊:河流浑浊。
8. 亚父祠:亚父即范增,是秦末项羽的重要谋士,传说死后葬于此地,后人建亚父祠以纪念。
9. 草色齐:草色整齐。
10.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11. 相爱重:相互敬重。
12. 故交:老朋友。
13. 老去:年老。
14. 惜分携:舍不得分别。
15. 年年:每年。
16. 慈母手中线:形容母亲亲手制作的衣物。
17. 征衫:出征的将士所穿的衣服。
18. 当一犁:指用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换取耕地的费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与祝愿。首联描绘了环境中的动植物形象,如“槠叶阴深”、“杜宇啼”等,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深深不舍。颔联通过描述河流、城下和草色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旅途中欣赏到美好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远行之地充满了未知和挑战。颈联则表达诗人对于友人和自己的关系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他们的友谊能够长存。尾联以母亲手中的针线为象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与祝福,希望他在外能够得到平安和顺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谢耕道谒赵史君》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此时的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作者张弋在这时期因为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个人和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在诗中,他表达了对友人谢耕道的深情厚谊,希望他在拜见赵史君时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尽一份力。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日渐衰落,金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日益稳固。这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命运。而张弋作为一名诗人,虽然无法直接参与战斗,但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