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日日雨霏霏,开门无所之。
漫寻花发处,已过絮飞时。
替纸蚕生遍,修巢燕立危。
但催人老去,羞作送春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阴雨连绵,打开门不知该去往何方。
随意寻找花开的地方,已经过了柳絮飘飞的时节。
替代蚕茧纸张已铺满,修缮燕子窝时燕儿站立得颤巍巍。
只是让人感慨岁月催人老,不好意思去写那送别春天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暮春》:即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指的是立夏之前的一段时间。
2. 张弋:宋代诗人。
3. 日日雨霏霏:形容持续不断的细雨。
4. 开门无所之:走出去不知道去哪里。
5. 漫寻花发处:随意寻找花开的地方。
6. 已过絮飞时:指柳絮纷飞的季节已经过去。
7. 替纸蚕生遍:蚕在纸上吐丝,指春天将尽,桑叶已尽,蚕不能再吃桑叶,只好用其他替代品来喂养。
8. 修巢燕立危:修补巢穴的燕子站在树枝上显得危险。
9. 但催人老去:只是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催着人们老去。
10. 羞作送春诗:不好意思写送别春天的诗歌。
去完善
赏析
《暮春》是诗人张弋表达春天将逝的无奈与感慨之作。首联“日日雨霏霏,开门无所之”描绘了阴雨连绵的天气,人们出门无所适从的情景。颔联“漫寻花发处,已过絮飞时”点明春花已谢、柳絮飘落的暮春时节。颈联“替纸蚕生遍,修巢燕立危”则通过“蚕生”和“燕立危”的细节进一步呈现春天的尾声。尾联“但催人老去,羞作送春诗”道出了时光无情催人老,诗人不愿再写送春诗词的心情。整首诗以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暮春的景色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春》是南宋诗人张弋所作的一首描绘暮春景象的古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时局动荡,民生疾苦。
张弋在当时已是颇有名气的文人,但在那个时代,他的人生并不如意。国家战乱频发,仕途坎坷,使他深感忧国忧民之心。然而,尽管个人命运多舛,张弋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诗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百姓生活困苦。朝廷腐败,宦官当道,导致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弋仍然坚持创作,用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