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从陈宗之借书偶成
自从春去后,少省出柴扉。
树暗鸦巢隠,簷空燕迹稀。
忆山怜有梦,当暑咏无衣。
案上书堆满,多应借得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春天离去之后,很少见到有人走出那扇破旧的柴门。
树木阴暗处隐藏着乌鸦的巢穴,屋檐下燕子踪迹稀少。
回忆山中生活尚有美梦可寄托,而在炎炎夏日里却缺少可以遮蔽阳光的衣服。
书桌上摆满了书籍,大概都是借来的吧。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弋,题目为《夏日从陈宗之借书偶成》。
1. 自从春去后,少省出柴扉:这句的意思是,自从春天离去之后,很少出门去拜访朋友。
2. 树暗鸦巢隠,簷空燕迹稀:这两句描述了夏天景色,树木茂盛使得鸟巢难见,屋檐空旷,燕子的踪迹也很少见到。
3. 忆山怜有梦,当暑咏无衣:意思是想念山中生活只能在梦中实现,在炎炎夏日中,咏诗时没有适合的衣服穿。
4. 案上书堆满,多应借得归:这是说书桌上堆积满了书籍,应该都是向朋友借来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从陈宗之那里借书的情景和感受。诗人以春日离去作为起点,展现出夏日的宁静和悠闲。首联“自从春去后,少省出柴扉”描述了春天的离开使得人们减少户外活动,隐居在家中。颔联“树暗鸦巢隠,簷空燕迹稀”则进一步刻画了夏天的景色:树木繁茂,乌鸦在巢中隐藏;屋檐空旷,燕子的踪迹稀少。这两句体现了夏日的静谧与自然。
颈联“忆山怜有梦,当暑咏无衣”表达了诗人在炎热夏天对山林的怀念以及渴望摆脱困境的心情。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青山绿水的理想世界,同时用“无衣”表现出忍受酷暑的无奈。
尾联“案上书堆满,多应借得归”展现了诗人面对书案上满满的书籍时的心情,满怀感激与期待,似乎自己已经通过这些书藉获得了许多智慧和知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读书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在生活中的一些困境和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从陈宗之借书偶成》是宋代诗人张弋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战乱刚刚结束,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损失仍然十分严重。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生活,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慨。
张弋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在流放期间,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了这段历史。在好友陈宗之的帮助下,他得以接触到更多的书籍,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学识。
当时,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南宋朝廷在政治上依然软弱无能,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则压迫百姓。这种局面使得许多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失去了信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弋通过借书一事,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