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寺
英雄居处终奇特,几度欲来今始能。
骑省文高存古篆,桥公树朽长寒藤。
清流并遶分三涧,翠竹相依住数僧。
沙鸟讵知千载恨,日斜飞下立渔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英勇之士安居之处终究显现出特别之处,我曾几番想要来访却未能如愿。如今终于能够一观英雄居地的风采。在骑省这文采飞扬之地保存着古代的文字记载,而曾经传奇般的桥公所植之树已现颓态,唯余枯藤纠缠。清澈的溪流环绕其间分为三道涧流,翠绿的竹子相伴生长栖息着众多僧人。沙鸥怎会知晓千年之前的遗憾,夕阳西下时它们翩翩降落立于捕鱼之网。
去完善
释义
《广教寺》:广教寺在江苏宜兴东南的荆溪上。
1. 英雄居处:指广教寺所在地,这里寓含着对周瑜的纪念。
2. 骑省文高:骑省,唐太宗时期,魏征曾任秘书监,曾奉诏修史。文高,表示他对文学有很高的造诣。骑省文高存古篆,表示虽然魏征已经去世,但他的才华仍被世人所赞誉。
3. 桥公树朽:此处可能指周瑜的旧宅。
4. 清流并遶分三涧:描述广教寺附近的河流景象。
5. 翠竹相依住数僧:描绘广教寺中景色及僧侣生活。
6. 沙鸟讵知千载恨:沙鸟,栖息在沙滩上的鸟类,如鸥鸟之类;讵知,不知道。这句话意为,这些沙鸟又怎会知道千年之前的恩怨呢?
去完善
赏析
《广教寺》是宋代诗人张弋的一首描绘古刹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广教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联“英雄居处终奇特,几度欲来今始能”,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居住地的敬佩和向往之情。这里奇特的景观,让诗人多次想要前来,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颔联“骑省文高存古篆,桥公树朽长寒藤”,提到了广教寺内的文物古迹,如古代书法家留下的墨宝,以及古老的树木和缠绕其上的藤蔓。这两句展示了广教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颈联“清流并遶分三涧,翠竹相依住数僧”,描述了广教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清澈的溪流环绕着寺庙,竹林深处住着几位僧人。这一联展现了广教寺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
尾联“沙鸟讵知千载恨,日斜飞下立渔罾”,借沙鸟和渔罾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境。沙鸟并不了解千年的历史沧桑,它们在夕阳下悠然地飞翔,落在渔船上。这一联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广教寺》是南宋诗人张弋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金国入侵中原,使得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困苦。张弋本人也曾因此离家逃难,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强烈的现实关怀。
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在政治、军事上的软弱无能,也使张弋感到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无能的不满。这种情绪在他的其他诗歌中也有体现,如“中原失陷遂何依,此恨难平只自悲”等诗句,都表达了他的忧国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