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山中友人书
近得山中信,山中颇寂寥。
酒方收秫酿,薪旋割茅烧。
破屋秋多雨,平湖暗有潮。
不曾逢客至,默坐过清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最近得到了山中生活的信息,山里生活非常安静孤独。刚把新酿的米酒收好,马上又要去收割茅草来烧火。破旧的房子经常受到秋雨的影响,平静的湖面下似乎有暗流涌动。我没有遇见来访的客人,就这样静静地度过了寂静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中:指诗人隐居的山区环境。
2. 信:信件。
3. 酒方收秫酿:表示开始准备酿酒,秫是古代一种高粱,可以用于酿酒。
4. 薪旋割茅烧:薪是柴火,茅烧是一种柴火烧水或煮饭的方式。
5. 破屋:破旧的房子,这里形容生活环境简陋。
6. 秋多:秋天雨水较多。
7. 平湖:平静的水面,可能指的是山间的一处湖泊。
8. 不曾逢客至:没有遇到客人来访。
9. 默坐:静静地坐着。
10. 清宵:清静的夜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得到山中友人的书信后的情景。诗中的语言质朴,意境悠然,展现了诗人隐逸的生活和恬淡的心境。首联“近得山中信,山中颇寂寥”表明了诗人已经得到了朋友的音信,并暗示了他现在身处的环境是寂静的。颔联“酒方收秫酿,薪旋割茅烧”描述了诗人生活中的细节,包括酿酒、烧柴等琐事,体现了他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颈联“破屋秋多雨,平湖暗有潮”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破旧的房屋在秋天的多雨时节显得格外萧瑟,而湖面上又暗含着潮水的涌动。尾联“不曾逢客至,默坐过清宵”则揭示了诗人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没有客人来拜访,只能独自静坐度过漫漫长夜。全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琐事,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得山中友人书》是宋代诗人张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0年左右,当时正值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
张弋(生卒年不详),字弋阳,号东窗,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曾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后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张弋经历了人生低谷,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在这个特殊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面对金兵的侵略,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仍有许多文人志士坚守信念,他们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张弋正是这一时期的一位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总之,《得山中友人书》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初年的战乱时期,作者张弋在此时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