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和卿之上饶
江树杂丹青,江寒少得晴。
亦知君去路,多是水为程。
衔位犹书岳,游从半作卿。
如逢二泉子,因说野人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树木交织如画,江上寒气使得晴天稀少。
我也知道你离去的路,多半是水路征程。
职位尊崇如同书名“岳”,出游交往半数为卿。
倘若遇见那位二泉子,就请他传话我这位隐士的名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送徐和卿之上饶:题目中的“徐和卿”指的是诗人张弋的朋友,上饶是江西省的一个城市。2. 江树:江边的大树。3. 丹青:这里指树木的青翠颜色。4. 江寒:寒冷的江水。5. 得晴:看到晴天。6. 君去路:你的朋友将要走的路线。7. 多是水为程:大部分路程都需要乘船。8. 衔位:官职。9. 犹书岳:仍在岳州担任职务。10. 游从:游玩的朋友。11. 半作卿:一半身份是官员。12. 二泉子:即书法家赵孟頫,因其字二泉而得名。13. 野人:田野里的人,这里指张弋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送别友人赴任上饶的诗。诗中通过描述江景、天气等自然景象,表达出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诗人也祝愿友人在新环境中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人生的理想。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徐和卿之上饶》是南宋诗人张弋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6年左右。在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文人墨客的活跃,使得送别诗成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在这个时期,张弋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因此他一直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他与徐和卿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所以当徐和卿要离开他去上饶时,他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弋还受到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当时,金兵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愈发显得深沉感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