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干留寄聪公
僧去寻芳草,客来看落花。
就斋槃乞菜,借水鼎煎茶。
日炙春无色,风吹天有沙。
欲回成再住,此意问林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和尚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客人则欣赏落英缤纷的美景。就在斋堂的餐盘里找寻野菜,借用泉水来烹煮香茗。阳光照耀下春天显得有些平淡,而风儿吹过却留下漫天沙尘。是否要回去再来一次呢?这只得向林中的乌鸦请教了。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大致含义是:诗人拜访一位名为聪公的僧人,并在寺庙内游览。此时诗人为春天优美的景色所感动,想暂住于此,便询问树上的乌鸦是否愿意让他继续停留。
注解如下:
1. 长干:古代南京附近的地名,此处指代该地的寺庙;
2. 张弋:作者的名字;
3. 聪公:作者的友人,一名僧侣;
4. 就斋盤乞菜:意思是向寺庙里的和尚求斋饭,即乞求吃一顿斋饭;
5. 借水鼎煎茶:借用寺庙里的水炉来煮茶;
6. 日炙:形容春天的太阳照射在身上感觉温暖;
7. 天有沙:天空中有沙尘暴;
8. 欲回成再住:打算暂时停留一段时间,多待一会儿;
9. 此意问林鸦:通过询问树上的乌鸦,表示想暂时居住在此地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长干时的所见所闻。首联“僧去寻芳草,客来看落花”,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颔联“就斋槃乞菜,借水鼎煎茶”,表现了诗人的从容不迫与洒脱。颈联“日炙春无色,风吹天有沙”,描绘了大自然中的生机盎然。尾联“欲回成再住,此意问林鸦”,表达了诗人想再停留一段时间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长干留寄聪公》是南宋诗人张弋的一首词。此诗作于公元1148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宋金对峙,战争频发,国家形势不稳。然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诗人以游长干为线索,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人张弋,字弋阳,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初期。他出身贫寒,一生未曾仕宦,但为人豪爽,交友广泛。他的诗歌多为描绘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怀之作,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在南宋初期,他与其他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共同探讨诗歌技艺,为当时文坛增色不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