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方务德惠粟麦

标题包含
谢方务德惠粟麦
投闲闭门且稳坐,动辄有碍天难测。 钱神不肯赴招要,疟鬼乘时作寒热。 要之贫困真我道,一一为向儿童说。 山中宿麦旧为农,缾无储粟今何拙。 甑尘不扫爨未烟,米尽自从仁祖索。 元英之孙陈义高,急遣樵青分粟麦。 细舂落落簸珠圆,退磨纷纷飞玉屑。 粥香恍若在僧坊,面熟又将思水厄。 从来藿食不谋国,饥即须餐困仍歇。 笑杀多牛足谷翁,何用诗肠生锦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享受闲暇时光并稳稳地坐下,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难以预料。金钱之神不愿意回应我们的召唤,而疟疾鬼却时刻给我们带来冷热病。事实上,贫穷是我们真实的道路,需要向孩子们一一讲述。曾经以种植麦子为生,如今瓶子里却没有粮食,我们有多笨拙?炉灶上积满了尘土,从未冒过炊烟,食物耗尽还得从他人那里去索要。幸运的是,有个慷慨的人,他派来了砍木者送来了粟麦。仔细地将谷物筛得粒粒分明,像簸箕中掉落的珍珠一样圆润,又像磨坊里飞起的玉屑。粥的香气似乎让人想起了寺庙里的斋饭,陌生的脸孔却又让人回想起了过往的水患。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赖蔬菜度过困境,饿了就吃,累了就休息。可笑的是那个自以为有很多粮食的富人,他的心田用诗歌也织不出锦绣。
去完善
释义
1. 投闲:指赋闲在家。 2. 闭门:意指隐居。 3. 钱神:指金钱万能的现象。 4. 疟鬼:代指疟疾。 5. 天难测:形容世事难以预料。 6. 宿麦:成熟的麦子。 7. 缾:古代指瓶子一类的东西。 8. 甑尘:形容家境贫寒,炊具久未使用。 9. 元英:人名,此处指作者的朋友陈敏之。 10. 急遣:急忙派遣。 11. 樵青:打柴的青年。 12. 细舂落落簸珠圆:描述舂米的过程。 13. 退磨纷纷飞玉屑:描述磨面时的情况。 14. 粥香恍若在僧坊:形容粥的香气扑鼻。 15. 面熟又将思水厄:意指想喝面汤了。 16. 藿食:指平民百姓。 17. 谋国:参与国家大事。 18. 饥即须餐困仍歇:说明饿了就要吃饭,困了就休息。 19. 多牛足谷翁:指有钱的人。 20. 诗肠生锦襭:指作诗的灵感像织锦一样出现。
去完善
赏析
《谢方务德惠粟麦》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贫困生活中的窘状以及友人方务德的慷慨相助。诗中,朱翌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投闲闭门且稳坐,动辄有碍天难测”,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无力。他希望自己能够安稳地度过这段日子,但世事难料,总是遇到各种困难。颔联“钱神不肯赴招要,疟鬼乘时作寒热”,进一步揭示了作者贫困的原因。他虽然努力谋生,但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颈联“要之贫困真我道,一一为向儿童说”,则表现出作者的豁达态度。他认为贫穷是他的命运,没有必要去回避或者掩饰。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详细描述了他生活上的窘迫。“山中宿麦旧为农,缾无储粟今何拙。甑尘不扫爨未烟,米尽自从仁祖索。”昔日的农民生活已经离他远去,如今他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然而,就在他陷入绝境之时,友人情深义重的帮助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尾联“笑杀多牛足谷翁,何用诗肠生锦襭”,则是作者对方务德的感激之情。虽然他的处境艰难,但有了友人的支持,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翌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田园生活、抒发热爱自然之情而著称。这首诗《谢方务德惠粟麦》是他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诗,作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8年)。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疾苦,战乱频发,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忧虑和关注变得更为强烈。 在这个时间段内,朱翌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因战乱被迫离开故乡,流亡在外,历经磨难。后来,他在京城临安(今杭州)担任闲职,虽职位不高,但对国家民生依然满怀关切。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在南宋理宗淳祐年间,时代背景复杂多变。一方面,由于北方金国的侵略,国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朱翌的这首《谢方务德惠粟麦》就是其中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