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
镜中双鬓雪,相见更相怜。偃蹇居牛后,敲推敢马前。一家寒露叶,万事暮秋蝉。开口不曾笑,人间八九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镜子里的双鬓已布满白发,见面时彼此更显怜惜。落魄地排在牛的后面,不敢在马的前面表现自己。一个家庭就像寒霜中的落叶,万事都像秋天的蝉声消逝。我总是严肃地生活,已经有八九年时间了。
去完善
释义
《镜中》是唐代诗人陈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镜中:指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2. 双鬓雪:形容头发花白,像雪一样白。
3. 相见:这里指的是诗人与镜子中的自己相见。
4. 相怜:相互怜悯、同情。
5. 偃蹇:这里指屈居下位,不得志。
6. 牛后:即牛的后面,这里比喻地位低下。
7. 敲推:这里是谦词,表示自己不敢夸耀自己的才能。
8. 马前:马的前面,这里比喻地位较高。
9. 一家:整个家庭或家族。
10. 寒露叶:寒露时节的树叶。
11. 暮秋蝉:晚秋时的蝉鸣。
12. 开口:指说话。
13. 不曾笑:这里表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14. 八九年:诗人虚指的年龄,表示已经年岁不小了。
去完善
赏析
《镜中》一诗以"双鬓雪"开篇,描绘出诗人面对镜子时看到自己满头白发时的深深感慨。"相见更相怜"一句,传达出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悲伤。接下来的"偃蹇居牛后,敲推敢马前"则表达了诗人在人世间的地位,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接下来"一家寒露叶,万事暮秋蝉"则是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描绘,如同深秋的落叶、暮秋的蝉鸣一般,充满萧瑟和悲凉之感。最后两句"开口不曾笑,人间八九年"则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痛与压抑,他从未在人前展露笑容,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八九年人生旅程。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和真挚情感,流露出深沉的人生哀愁和命运感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镜中》是唐代诗人陈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即唐朝天宝十四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盛世之后的衰落阶段,政治腐败、军事动荡,内外矛盾激化。
在陈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也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破坏。他曾以举人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却因时政黑暗而无法获得一官半职。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失望和不满,从而寄情于诗歌创作,抒发自己的感慨和理想。
在创作《镜中》时,陈昂正身处战乱之中,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浮沉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首诗中,他以镜中的世界作为比喻,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描绘镜中花、水中月的虚幻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