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蚕妇

标题包含
蚕妇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年-904年),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是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以诗才著称,尤以五言律诗见长。 杜荀鹤出身贫寒,年轻时曾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ceciliu
去完善

译文
粉色的花朵已经完全没有了饥饿的迹象,它们怎么可能知道人间的繁华与荣耀呢?每年都会有人说我的蚕工作很辛苦,但是为什么它们全身都是苎麻呢?
ceciliu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粉色:形容皮肤白润有光泽,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妇女。 2. 饥色:形容饥饿的神态,这里指贫苦妇女的脸色。 3. 人世:人世间,社会。 4. 荣华:富贵荣华的生活。 5. 年年:每年。 6. 道:说。 7. 底事:为何,为什么。 8. 全身:整个身体。 9. 着:穿。 10. 苎麻:一种植物,可织成衣物。
ceciliu
去完善
赏析
《蚕妇》是一首描绘蚕妇辛勤劳作却未得到应有尊重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蚕丝粉与饥色的双重形象,揭示了人世间的荣华与现实的不公。尽管年年都说蚕儿辛苦,但蚕妇仍身着粗布衣裳,过着简朴的生活。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同情,同时也呼唤人们能够关心蚕妇们的辛劳。
ceciliu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蚕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末乱世。在那个时候,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杜荀鹤以其锐利的笔触,描绘了底层劳动妇女的艰辛生活,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杜荀鹤,出身贫寒,历经坎坷,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同情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他以蚕妇为切入点,展现了当时社会普通民众的艰难困苦。 在唐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等原因,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广大农村女性,她们不仅要承受沉重的农耕劳作,还要承担起养蚕缫丝的重任。在蚕丝业日渐衰败的背景下,蚕妇们的生活愈发艰辛。 综上所述,《蚕妇》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末乱世,诗人杜荀鹤凭借自己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以蚕妇为对象,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以此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ceciliu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