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景龙江
润通河汉碧涵空,影倒光山晓翠重。
闻说巨鱼时骇浪,只应风雨是神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光影交错间,山色愈发显得青翠。传说巨鱼时常掀起风浪,唯有在风雨之中,方能一睹神龙的雄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润通河汉:这里“河汉”是指银河。诗句形容景龙江的水流如同银河般流动。
2. 碧涵空:这里的"碧涵"指江水碧波荡漾,"空"指天空。描述江水和天空交相辉映的景象。
3. 影倒光山:“影倒”意为山水倒影,"光山"指闪烁的光亮的山峰。描绘出山水倒映在江水中美丽的景色。
4. 晓翠重:"晓"指早晨,"翠重"是绿色浓重的意思。描述早晨绿色的植被景象。
5. 闻说巨鱼:这里是说听说景龙江中有着巨大的鱼类。
6. 骇浪:指掀起的波浪。
7. 只应风雨:表示只有在风雨来临时才能见到景象。
8. 是神龙:意思是可能是神龙现身。
整首诗通过对景龙江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并借以表达了作者对神秘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景龙江的美景。首先诗人通过“润通河汉碧涵空”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景龙江的广阔与深邃。接着“影倒光山晓翠重”则表达了江水的清澈以及山色的美丽。然后,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运用了一个传说,说江里有巨鱼,有时会因为它的活动而引起波涛汹涌,但也只是风雨到来时,它才显示出神龙的威力。诗人以此传达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景龙江壮丽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景龙江》是南宋诗人李质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至1264年之间,即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并立的历史阶段,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在这一特殊时期,李质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诗歌的形式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他在这首诗中以景龙江为引子,描绘了当时江山如画的景色,同时也传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在这个时期,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为实现南北统一,试图收复中原失地,发起了北伐战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北伐最终失败,南宋政权继续偏安江南一隅。这一历史事件对李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尊严。
在诗中,李质通过对景龙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江山的向往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这首《艮岳百咏·景龙江》成为了李质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艺术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