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艮岳百咏 枇杷岩

标题包含
艮岳百咏 枇杷岩
结根常得近林峦,晚翠谁怜却岁寒。 不见龙文横杆面,方知垂实作金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质,字文彬,号拙庵,明朝著名文人。他生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卒于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具体生卒年份不详。 李质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些诗句描述了某种植物在树林中生长,尽管它受到寒冷的侵袭,但仍然保持着翠绿的颜色。在枝条上悬挂着金黄色的果实,让人赞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艮岳:即指北宋徽宗时所建之艮岳,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 2. 百咏:表示大量咏颂之意。 3. 李质:宋代诗人。 4. 结根:此处意指枇杷树的根系发达,适合生长在靠近林峦的地方。 5. 林峦:树林与山峦的统称。 6. 晚翠:比喻枇杷树秋天仍保持翠绿的颜色。 7. 谁怜:谁又能理解。 8. 却岁寒:指枇杷树能抵抗寒冷的季节,度过严冬。 9. 龙文:形容枇杷树干纹理如龙的鳞片。 10. 横杆面:指枇杷树枝横向伸展的样子。 11. 方知:才知道。 12. 垂实:指枇杷树上挂满果实。 13. 金丸:形容枇杷果实金黄色的色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枇杷树的特征和生长环境。首句“结根常得近林峦”描述了枇杷树喜欢生长在树林和山峦附近的习性;第二句“晚翠谁怜却岁寒”则表达了枇杷树在寒冷的季节依然保持翠绿的特点,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第三句“不见龙文横杆面”中的“龙文”指的是枇杷树的纹理,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枇杷树枝条的形态;最后一句“方知垂实作金丸”则强调了枇杷果实金黄色的外观,表现了诗人对枇杷果实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枇杷树的生长特点和果实的外观,表达了诗人对枇杷树的喜爱和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枇杷岩》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李质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9年,即宋孝宗淳熙年间。在这一年间,李质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负责该地区刑罚和诉讼事务,仕途通达。然而,他心系民生疾苦,常以诗歌记录民间生活和社会现象,表现出对百姓的关切之情。 当时,南宋时期,国家内部虽无大的战事,但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南宋政府偏安一隅,沉湎于园林营造等游乐之事,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李质在游历江南各地时,看到了这种现象,写下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以此来提醒统治者关注民生,重视农业生产。 《枇杷岩》描绘了艮岳园林中的一处景观,其中“枇杷岩”指的是枇杷树根形成的自然景观。诗中以枇杷岩喻指人生百态,表达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充满了浓厚的现实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