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洪山寺
洪山佛殿晓鸣钟,蹑蹬登临叩远公。绿水西来演不二,青莲南涌透禅宗。天花乱落芙蓉外,龙藏深涵咒钵中。我欲步虚超上乘,却惭尘梦未能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洪山的佛殿,清晨钟声回荡,踩着石阶登上高处去拜访远方的禅师。西来的绿水演绎着永恒不变的真理,南方涌来的莲花传承着禅宗的智慧。天女散花飘落在盛开的荷花之外,而古老的经典深藏于僧侣们颂经的木鱼声中。我想要追求那超凡的境界,却又为世俗的梦所困,无法达到心灵的空虚之境。
去完善
释义
1. 洪山:即今湖北省的武汉市洪山区一带的山脉。
2. 蹑蹬:指穿着鞋子。这里指的是穿着鞋子登山。
3. 登临:指登上高山。
4. 叩: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5.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曾居住在庐山,是禅宗的祖师之一。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想象,因为慧远并未在洪山寺居住过。
6. 绿水:指山间的溪水。
7. 不二:佛教术语,指最高的真理,万法归一。
8. 青莲:指青色的莲花,这里可能是在形容寺庙的建筑或装饰。
9. 禅宗:佛教的一个流派,强调内心的觉悟,以慧能为祖师。
10. 天花:比喻从天空飘落的祥瑞之物,这里可能是指雪花或者莲花。
11. 芙蓉:即莲花。
12. 龙藏:指龙宫,这里是说寺庙的宝库。
13. 咒钵:指佛教的宝物。
14. 我欲步虚超上乘:步虚,是指向天空升起的步伐;超上乘,指超越一般境界。这是诗人表达想要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愿望。
15. 却惭尘梦未能空:却,转折;尘梦,指世俗的梦;未能空,指无法做到完全摆脱世俗。这是诗人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完全超脱世俗的牵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洪山寺的所见所感。首联“洪山佛殿晓鸣钟,蹑蹬登临叩远公”描述了清晨在洪山寺听到的钟声以及自己登上寺院的情景。接下来颔联“绿水西来演不二,青莲南涌透禅宗”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理论的理解:绿水代表世俗生活,青莲代表佛教修行,绿水向西流淌象征着世间万物皆有轮回,而青莲从南方涌现则意味着禅宗思想的传播。颈联“天花乱落芙蓉外,龙藏深涵咒钵中”描写了寺庙内部的景象,即花瓣飘落在花朵之外,佛门经书藏于藏经楼中。尾联“我欲步虚超上乘,却惭尘梦未能空”则是诗人的感悟:尽管他希望凭借禅修步入更高的境地,但尘世之梦仍未完全消散。整首诗通过游览洪山寺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尘世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洪山寺》是唐朝诗人李质的一首描绘寺庙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大约公元750年左右。
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由于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和诗赋取士政策的推行,使得文人士子对诗歌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达到了顶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寺庙古刹,抒发心中的情感和抱负。
李质,生卒年不详,唐朝的文人官员,他的名字并不见于史书典籍,但在民间流传有其作品。据传,他曾在朝廷任职,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在这个时期,他曾游历全国各地,写下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诗篇。
在这首《游洪山寺》中,李质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洪山寺周边的景色:山势峻峭、古木参天、流水潺潺、鸟鸣山谷。这些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致远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游洪山寺这一事件,表达了对自己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佛家禅意的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