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驿亭子
春去台空迹已陈,危亭杰出涧之滨。
清溪绕屋可濯足,好鸟隔江如唤人。
明月委波金潋滟,青山带雪玉嶙峋。
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渔郎来问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逝去,舞台空空,只有古老的痕迹。一座高耸的亭子屹立在溪流边。清澈的小溪环绕着房屋,人们可以在这里洗去尘埃;美丽的鸟儿隔着江水呼唤着同伴。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起金色的涟漪;青翠的山峰覆盖着白雪,犹如玉砌般璀璨。这里仿佛是桃花源,流水和桃花相映成趣,或许有渔夫来到这里,探寻着通往人间仙境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玉台驿亭子》是一首描绘春日自然风光的古诗。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释:
1. 春去台空:这句意为春天过去了,观景台也显得空寂。台,这里指观景台或亭台楼阁。
2. 涧之滨:涧,山间的小溪;滨,水边。这句表示亭子位于小溪边。
3. 清溪绕屋:清溪,清澈的小溪;绕屋,环绕着房屋。这句描述了亭子周围的环境。
4. 可濯足:濯足,洗脚。这句表示可以在清澈的小溪中洗脚。
5. 好鸟隔江:好鸟,美丽的鸟儿;隔江,隔着江面。这句形容江对岸有美丽的鸟儿在呼唤。
6. 明月委波金潋滟:明月,明亮的月光;委波,随着波浪起伏;金潋滟,金色的水面反光。这句描述了月光照射在水面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
7. 青山带雪玉嶙峋:青山,青翠的山峰;带雪,山上有积雪;玉嶙峋,形容山势险峻如同玉石一般。这句描绘了山峰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8. 桃花流水非人世: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水流旺盛;非人世,不同于人间。这句表达了这种美景仿佛是仙境般的存在。
9. 渔郎来问津:渔郎,捕鱼的人;问津,询问路径。这句描述了可能有渔夫前来询问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学融为一体。诗中的“春去台空迹已陈”点明了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述了清溪、好鸟、明月和青山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结尾两句则借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台驿亭子》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驿站中的一座亭子,以及亭子周围的风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
在这个时期,李质是一位地方官员,他在自己的官职上兢兢业业,为民谋福祉。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这首诗正是他在任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驿站时,看到了这座亭子,有感而发创作的。
在唐代,驿站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设施,承担着传递朝廷政令、物资运输等重要任务。驿站中的亭子则为往来官员提供休息和住宿的场所。此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李质在这首诗中,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驿站中的亭子,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