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桐径
不嫌春老花飞湿,要听秋来雨打声。
一自移根来禁籞,朝阳常有凤凰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花开不嫌湿润,秋天的雨滴声也动听。自从移栽到皇家园林,朝霞下常闻凤凰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艮岳":北宋皇家园林,位于开封。
2. "桐径":园林中的桐树小径。
3. "花飞":花瓣飘散。
4. "秋来雨打声":秋天时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5. "移根":移植树木的根部。
6. "禁籞":皇帝的园林。
7. "朝阳":早晨的阳光。
8. "凤凰鸣":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凤凰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桐径为题,诗人通过描绘春天与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首句“不嫌春老花飞湿”描述了春天的桐径,即使花飞飘落,湿气袭人,也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次句“要听秋来雨打声”则转到了秋天的桐径,秋雨声声,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绪和感慨。接下来两句“一自移根来禁籞,朝阳常有凤凰鸣”,诗人在此用凤凰比喻梧桐树的高贵和雅致,表达出他对树木生长环境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富有深远的哲理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 桐径》是南宋诗人李质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宁静,这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取向。
李质在这个时代中生活并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他在面对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间疾苦时,一方面希望为国为民出一份力,另一方面又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南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即从北宋灭亡到蒙古帝国建立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人民的生活也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北方的金朝势力逐渐衰落,蒙古族开始崛起,民族矛盾和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质以他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将所见所闻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艮岳百咏 桐径》通过对桐径这一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