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长春谷
洞天风物几人知,暗得阴阳造化机。
不似寒乡待邹律,四时岩际有芳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和热爱。它描述了在幽静的环境中,人们很难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但在这里却可以看到自然界生命力的神奇之处。这里的环境并非寒冷,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植物生长繁茂,就像等待春天到来的小草一样,蕴含着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释义
1. "洞天":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长春谷的环境美好。
2. "风物":风景和物品,这里泛指景物。
3. "阴阳造化机":指大自然的奥秘。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概念,代表天地、日月、水火等对立统一的两种力量。
4. "邹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邹衍,他提倡五行相克理论,并应用于历法气候,引导农业生产。这里用"邹律"代指农耕知识。
5.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6. "岩际":山岩间。
去完善
赏析
《艮岳百咏·长春谷》是南宋诗人李质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在洞天福地中发现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和生机,赞叹其变化无穷的景致。在这首诗中,李质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景致的热爱。
首句“洞天风物几人知”描述了作者在探索自然美景时的感叹。这里的“洞天”指的是天然的、未被开发的地方,代表着远离尘世喧嚣的神秘境地。诗人表达了在这个美丽的洞天里,风光景物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到。这种情感与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似,都是对优美环境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次句“暗得阴阳造化机”是对自然景观形成过程的揭示。诗人认为这神秘的景象源于天地阴阳之气的共同作用,这看似简单的自然界却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奥秘。这句诗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传达了自然之道的哲理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不似寒乡待邹律,四时岩际有芳菲”是对长春谷四季常春的赞美。诗人以寒冷地区需依赖暖律才能开花的植物作为对比,强调了长春谷即使在严冬时节也能保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芳菲”意指花开艳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以这句诗句赞美了长春谷的天然优势,也反映出他对美好景色的由衷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长春谷》是南宋诗人李质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描绘了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著名皇家园林艮岳的美景,以及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1176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李质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国家现状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艮岳为主题的诗歌,通过对昔日辉煌园林的赞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此外,这一时期的汴京曾是北宋的都城,拥有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艮岳则是北宋皇帝徽宗赵佶为炫耀盛世而修建的皇家园林,园内景致壮观,寓意吉祥。然而,随着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艮岳逐渐成为一片废墟。李质在诗中通过对长春谷景色的描绘,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