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驿亭
春去台空迹已陈,危楼杰出涧之滨。清泉绕屋可濯足,好鸟隔江如唤人。明月委波金潋滟,青山带雪玉嶙峋。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渔郎到问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光已逝,台地上只留下过去的痕迹;在这涧水之畔,矗立着一座险峻的高楼。清澈的泉水绕过房屋,可以洗濯双脚;美妙的小鸟隔着江水,好像在召唤着我们。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青翠的山峦覆盖着白雪,山形峻峭。这片桃花流水的美景,仿佛不属于人间;或许会有渔夫经过,前来探询这里的路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玉台驿亭: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的一个驿站建筑。
2. 李质: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双桥集》等作品。
3. 春去台空:春天离去,台榭成为废墟。
4. 涧之滨:山涧边。
5. 可濯足:可以洗脚的水。
6. 明月委波:明亮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
7. 金潋滟: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8. 青山带雪:青山上覆盖着积雪。
9. 玉嶙峋:形容山势险峻。
10. 桃花流水:描述春天的景色。
11. 渔郎:渔民。
12. 问津:询问道路,寻求途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玉台驿亭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画卷。首联通过“春去台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而“危楼杰出涧之滨”则展示了驿亭的宏伟与壮丽。颔联中,清泉、好鸟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惬意。颈联中的明月、青山则进一步强化了诗的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尾联则以桃花源的故事作为暗喻,暗示此处的美景宛如仙境,引人不禁向往。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台驿亭》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
在贞元年间,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战乱不断,政治腐败严重。李质作为一位文人,对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李质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官场生涯失去了信心,转而投身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但在当时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
在贞元年间,唐朝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通过诗歌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玉台驿亭》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