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竹径
翠叶吟风长淅沥,寒梢擎露忽高低。
有时杳杳穿云去,碧玉交加四望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声,冷硬的树梢上挂满了露水。它们时而隐匿于云端,使得四周变得如同碧玉般朦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翠叶:指竹子绿色的叶子。
2. 吟风:风吹动竹叶的声音。
3. 淅沥:形容风声或者雨滴声。
4. 寒梢:寒冷的树梢。这里指的是冬天竹叶的寒冷。
5. 擎露:托举露水。
6. 杳杳:深远的样子。
7. 穿云:穿过云雾。
8. 碧玉:绿色的玉石,这里比喻绿色的竹子。
9. 四望迷:四周的景象都看不清楚,被竹林遮住了视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生长环境,以及竹子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诗人通过对竹子“翠叶”、“寒梢”的细腻观察,将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和露滴竹梢的景象呈现出来,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同时,诗人还描写了竹子穿梭于云端之间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 竹径》是南宋诗人李质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外的皇家园林——艮岳时,所见的竹径景色。艮岳始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为当时的皇帝宋徽宗所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花园之一。
李质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国家衰弱的时期。诗人虽生活在这个时代,但他的诗歌作品却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笔下,艮岳的竹径成为了一种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和平的渴望。
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众疾苦,但知识分子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李质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艮岳竹径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