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椒崖
团枝红实见秋成,曾按方书合五行。
不遣汉宫涂屋壁,此间吞饵得长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簇拥的红果实宣告秋天的丰收,按照古代的药方顺应五行。
这不只是给汉朝皇宫的墙壁涂上颜色,这种美食也可以带来长寿。
去完善
释义
1. "团枝":指植物生长聚集在一起的状态,这里可能指的是椒崖上的椒树密集生长。
2. "红实":红色的果实,这里指的是椒树的果实。
3. "秋成":秋天成熟,这里用来描述椒树的果实成熟的时间。
4. "方书":古代医学书籍,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药学著作。
5. "五行":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认为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这里可能指代药物的生长环境。
6. "不遣汉宫涂屋壁":这里是用汉代的故事来比喻椒树的药用价值。据传汉代皇宫中有人将椒树的果实研磨成粉末,涂在宫殿墙壁上,以此驱虫。
7. "吞饵":指吞服药物或药丸。
8. "长生":长生不老,这里指椒树的果实具有养生的作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浓郁的笔墨描绘了椒崖的红叶之美。首句“团枝红实见秋成”中,“团枝红实”指的是红叶,点明了主题;“秋成”则表明了时节,渲染出浓厚的秋意。次句“曾按方书合五行”中,“方书”和“五行”都是中医术语,暗示了红叶在中医中的药用价值,体现出诗人对植物特性的深刻了解。
第三句“不遣汉宫涂屋壁”中,“汉宫”代表古代皇宫,“涂屋壁”意为涂抹在宫殿墙壁上,表现出诗人想象红叶被用于皇宫的壮丽景象。而“不遣”一词,又传递出诗人对红叶未被充分利用的惋惜之情。最后一句“此间吞饵得长生”中,“吞饵”指服用药物,“长生”表示长寿,暗含红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整首诗以椒崖红叶为主线,通过对红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药用价值的赞赏和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眷恋。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思考,使读者不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宣和年间,李质完成了《艮岳百咏 椒崖》一诗。当时正值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在位,虽政治昏暗,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颇有建树。作为皇家园林之一的艮岳,始建于宣和四年(1122年),占地广阔,山石林立,景致宜人。
诗人李质曾任国子监博士,以文学成就著称于时。他游历艮岳时,被园内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建筑艺术所吸引,遂创作了这首描绘椒崖景观的诗歌。椒崖是艮岳中的一处险峻景点,高耸陡峭,形似花椒,因此得名。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李质的个人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据史书记载,他曾因言论不慎而遭到贬谪。然而,面对挫折,李质并未消沉,而是将注意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用文字表达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与此同时,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内外矛盾激化。一方面,民间疾苦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统治者却在宫廷园林中穷奢极欲,置民众苦难于不顾。这些时代背景使李质的诗篇更加引人深思,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