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太素庵
结草铺茅不用华,白云深处列仙家。
萧骚风雨千竿竹,翠叶浓阴衬碧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编织草席和茅屋朴素无华,它们位于白云深处的神仙居所。在风雨飘摇中挺立的竹子有上千竿,翠绿的竹叶映衬着蓝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结草铺茅:指用茅草作为房屋的材料,比喻居住环境的简陋。
2. 华:繁华,华丽。
3. 白云深处:形容遥远的地方或隐逸的处所。
4. 列仙:这里指在深山中隐居的道家修士。
5. 萧骚:风吹竹叶的声音。
6. 千竿竹:形容竹林茂密。
7. 翠叶浓阴:形容竹叶的绿色和繁茂。
8. 衬:衬托,装饰。
9. 碧霞:绿色的天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艮岳(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处著名景点)游览太素庵时的所见所感。太素庵作为一处修仙静地,其建筑简朴而静谧,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首句“结草铺茅不用华”,以描绘太素庵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其远离尘世、崇尚自然的特点。接下来,“白云深处列仙家”一句,展现了庵所在地理位置的高远和神秘。此处隐含了诗人对于隐居修行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颔联“萧骚风雨千竿竹”通过对风雨中的竹林的描绘,进一步揭示了太素庵所处的自然环境。其中,“萧骚”一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风吹竹叶的声音,增强了读者对该场景的感受。同时,“千竿竹”又寓意着竹子的繁多,使得整个庵宇被翠竹环绕,增添了清幽雅致的韵味。紧接着,“翠叶浓阴衬碧霞”则是对绿色植物的描绘,表明庵宇周围翠竹葱郁,繁茂如荫,与远处天空映衬下的碧霞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太素庵周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方净土的赞美之情。在诗人眼中,这里远离世俗纷扰,自然环境优美宜人,是一个绝佳的精神寄托之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 太素庵》是宋代诗人李质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社会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同时也是理学思想盛行之际。
诗人李质生活在这一时期,作为一个文人墨客,他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厚的感悟。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理为主题,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艮岳百咏 太素庵》一诗中,李质通过对太素庵的描绘,表达了其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儒家思想的反思。他借用“艮岳”这一典故,寓意着自然界中的生灵万物都在遵循着天地间的法则。而“太素庵”则象征着人们回归自然、追求朴素生活的理想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