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岩
海外三洲隔弱流,凭谁移近锦江头。天开混沌应重设,地拥穹窿不计秋。岩溜储精凝玉乳,崖松笼月走金虬。我来几度寻幽赏,谩把新诗记胜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外三洲被弱流阻隔,有谁能够迁移它们靠近锦江?天地之间一片混沌,应当重新塑造;大地拥着天空,没有时间计算季节的变化。山涧流水孕育精华凝结成玉乳,悬崖上的松树像月亮般萦绕在金虬之上。我曾多次来到这里寻找幽静之美,随意用新诗记录这美好的游览。
去完善
释义
1. "三洲":指中国海南、雷州半岛一带的琼州、黎母山洲与锦田洲。这里意指远离内陆的地方。
2. "弱流":古人认为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是由天外弱水汇聚而成的。这里的"弱流"指的是长江。
3. "锦江":即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此处用以象征长江上游。
4. "天开混沌":混沌是指天地未分的状态。这里是说天上的云气、气象的变化。
5. "地拥穹窿":穹窿即天空,这里形容地势的高耸。
6. "岩溜":山岩间的水流。
7. "储精":储备精华,即储藏水分。
8. "玉乳":一种富含矿物质的岩石,这里是比喻水的清澈如玉。
9. "金虬":金色的小龙,这里喻指月光照射下的松树倒影在河面上形成的景象。
10. "寻幽赏":寻找静谧美好的地方欣赏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海外三洲”作为开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远在异域的风景,通过“隔弱流”三个字展现了江水的柔美的同时,也传达出地理上的距离感。接下来的“凭谁移近锦江头”则巧妙地传达了渴望一游的期待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天开混沌应重设,地拥穹窿不计秋”,将山、天、地的景象描绘得宏大而深远。一个“应”字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慨。接下来,他详细描述了三洲岩的特征,如“岩溜储精凝玉乳,崖松笼月走金虬”,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诗人表明自己多次游览三洲岩的感受,用“我来几度寻幽赏”表达了欣赏美景的喜悦,并以“谩把新诗记胜游”结束诗篇,将此次游记诗意化,表达了对三洲岩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洲岩》是明朝诗人李质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大约公元14-17世纪之间。在这段时间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李质生活在明朝中期,他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他的一生中,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后因故被贬谪,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自然风光。这次贬谪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得他的诗歌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相对稳定,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一时期,山水诗逐渐兴起,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山水诗的创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质凭借自己丰富的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山水诗,《三洲岩》便是其中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