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艮岳百咏 鉴湖

标题包含
艮岳百咏 鉴湖
水天澄澈莹寒光,一片平波六月凉。 移得会稽三百里,不教全属贺知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质,字文彬,号拙庵,明朝著名文人。他生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卒于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具体生卒年份不详。 李质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和水色交织,宁静而冷冽,犹如一颗清凉的宝石。这一片六月的平静水面,让我想起那份寒意和透明感。我们似乎把一段三百里的美景带到了这里,而不必让所有的美丽都归属于贺知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天澄澈:指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片,清澈明净的景象。 2. 寒光:清冷的光辉,这里形容月光。 3. 平波:平静的湖面。 4. 六月凉:意指夏季夜晚湖面的凉爽氛围。 5. 会稽:古地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市。 6. 三百里:此处借指鉴湖的范围广大。 7. 不教:不让。 8. 全属贺知章:指贺知章在鉴湖边欣赏美景之事。贺知章为唐代著名诗人,曾作《赋得越山》描绘鉴湖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质所作,描述的是绍兴的鉴湖风光。诗中用了“水天澄澈莹寒光”这样的语句来描绘出湖水与天空的清澈以及湖面的反射出的莹莹冷光。 “一片平波六月凉”则表达了即便在夏天,湖面平静如镜,带来的清凉感。而“移得会稽三百里,不教全属贺知章”则是诗人的遐想,把鉴湖的美丽比喻成会稽山的三百里美景,但又不希望这美景完全属于贺知章(唐代诗人)一人独享,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无私分享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鉴湖》是南宋诗人李质的组诗作品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正值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之际。当时金兵压境,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而朝廷却一味求和,使得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在这历史背景下,李质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爱国情怀,通过描绘鉴湖美景,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质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战乱。他的一生既充满坎坷,又充满着丰富的文学创作活动。他曾参与科举考试,但未能获得功名。在人生的旅途中,他逐渐认识到社会的黑暗面,并转而关注民生问题。李质游历江南名胜古迹,结交文人雅士,广泛接触民间疾苦,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如陆游、辛弃疾等。李质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在这首《艮岳百咏·鉴湖》中,他以鉴湖为象征,表达了南宋民众渴望安宁、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他也批评了朝廷的昏庸无能,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共同抵御外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