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海棠屏
清明微雨欲开时,收拾狂香付整齐。
但得浣花春在眼,不须枝上杜鹃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明节细雨纷飞之时,花儿竞相开放,我将它们一一整理得井然有序。只希望我能像杜甫那样,目睹春天的美景,而不再需要听到枝头上的杜鹃啼哭。
去完善
释义
1. 清明: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扫墓祭祖、踏青游春是清明节的主要风俗。
2. 微雨:指春天蒙蒙细雨的天气。
3. 开时:开放的季节,这里指海棠花的盛开季节。
4. 收拾狂香:整理花朵的香气。
5. 付整齐:使花朵排列整齐。
6. 但得:只希望。
7. 浣花春:浣花溪的春天景象,这里是作者借用杜甫《浣花溪图》诗意描绘出春天的景色。
8. 不须:不需要。
9. 枝上杜鹃啼:杜鹃鸟在树枝上的叫声,象征着悲伤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海棠花的诗。诗人以清明时节的微雨为背景,描述了海棠花在即将开放时的情景。“收拾狂香付整齐”一句,表达了海棠花在春雨滋润下,花香四溢的景象。而“但得浣花春在眼,不须枝上杜鹃啼”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时期,李质完成了《艮岳百咏 海棠屏》的写作。这个时期正处于宋徽宗统治的鼎盛期,作为一代文豪的李质生活在文化繁荣、百花盛开的年代。
北宋时,各地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然而在这种形势下,李质仍然努力追求文学梦想。他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受到时人的高度赞誉和推崇。同时,他还在朝廷中担任官职,以他独特的文人气质和官场经验,推动着时代的向前发展。
在李质的创作期间,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画家如张择端、米芾等都活跃于北宋画坛,他们作品中的花鸟、山水成为当时诗人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与此同时,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敬畏之心,他们继承了前人的衣钵,用独特的方式诠释古代文化的内涵。
李质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在他的笔下,海棠花成了生命的象征,也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集中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李质高超的文学造诣,也能领略到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