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云五景诗 其五 息肩馀暇
日午樵归已觉疲,每来亭下坐移时。歌声谷口如相答,柯烂腰间总不知。寂寂心灰吾独冷,营营形役予何痴。白头名士投簪晚,输与寻常牧竖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中午砍柴归来已经感到疲惫,每次来到亭子下面都会坐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山谷里的歌声好像在回应我,但我从未注意过腰间的斧头已经锈迹斑斑。内心寂静孤独让我感到寒冷,而奔波忙碌的生活让我感到愚蠢。头发花白的老书生退休得太晚,比不上普通的牧羊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日午:太阳在天空中处于最高点的时候,通常指的是中午时分。
2. 樵:砍柴的人,此处可以理解为农夫或者打柴的劳动人民。
3. 觉疲:感觉到疲劳。
4. 亭下:指诗人所在的亭子之下。
5. 坐移时:坐下一段时间。
6. 歌声谷口如相答:意指山谷中的歌声仿佛是回应诗人的存在。
7. 柯烂:典出自《搜神记》“烂柯山”的故事,形容时间流逝,此处可以理解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8. 腰间:泛指人身上携带物品的口袋或挂件处。
9. 寂寂心灰吾独冷:意指心中的孤独感使得心情变得冷淡。
10. 营营形役:形容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
11. 予何痴:我怎么这么傻。
12. 白头名士投簪晚:白发苍苍的名士把簪子扔掉,表示放弃功名。
13. 输与寻常牧竖儿:比不上普通的牧羊儿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疲惫的樵夫生活,以及他在山间田野间的宁静时光。从“日午樵归已觉疲”到“柯烂腰间总不知”,表现了诗人辛勤劳作后的片刻休息和宁静愉悦的心境。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态度:“寂寂心灰吾独冷,营营形役予何痴。”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无奈的生活压力。最后两句以“白头名士投簪晚,输与寻常牧竖儿”结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浮华的淡泊。整体来看,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劳动人民身份的认同感,又表达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樵云五景诗 其五 息肩馀暇》是明代文人李质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大约在14世纪至17世纪之间。在这个时代,中国的诗歌创作已经发展到了高峰,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都活跃在这一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李质的人生际遇相对平静。他在乡野间过着隐居的生活,与大自然为伴,常常在山林间漫步,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同时间段内,明朝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由于农业的繁荣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文化艺术也得以繁荣。此外,明朝的文化政策相对宽松,文人墨客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些时代背景都为李质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樵云五景诗 其五 息肩馀暇》是在明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李质过着宁静的隐居生活,受到时代环境的熏陶,创作出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