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淮西山

标题包含
过淮西山
长江天堑限西南,过客推篷酒半酣。日出林扉晴作雾,雨馀烟树晚生岚。八公草木今无恙,五老云松久不堪。王气钟灵豪杰出,谁从年少识龙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质,字文彬,号拙庵,明朝著名文人。他生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卒于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具体生卒年份不详。 李质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江如同天然的屏障般限制着西南之地,过路的旅人在半醉之中推开蓬船。阳光穿透树林的缝隙形成雾气,雨后烟雾弥漫,傍晚时分更显幽静。八公山的草木依旧茁壮生长,而五老的云松已有些不堪重负。这片土地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许多英豪,谁能想象当年年轻有为的王孙贵族们见识到了这些美好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长江:即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2. 天堑:天然形成的险阻。 3. 限:限制。 4. 西南:方位词,指中国西南地区。 5. 过客:过路的人,这里可能指作者本人。 6. 推篷:推开船篷。 7. 酒半酣:饮酒到微醺的状态。 8. 日出:太阳初升。 9. 林扉:树木繁茂的地方。 10. 晴:晴朗的天气。 11. 作雾:雾气弥漫。 12. 雨馀:雨后。 13.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14. 晚生岚:傍晚时分山间雾气升腾。 15. 八公:即八公山,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 16. 五老:即五老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 17. 无恙:无疾病,健康安好。 18. 久不堪:很久以来无法忍受。 19. 王气:帝王之气。 20. 钟灵:集聚天地灵气的地方。 21. 豪杰:才能出众的人。 22. 谁从:谁在跟随。 23. 年少:年轻人。 24. 识龙髯:龙髯是龙的胡须,这里可能是指帝王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淮山水的诗歌。首先,作者以“长江天堑限西南”开篇,形象地描绘出长江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接下来,作者描述了过客们饮酒赋诗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联,“日出林扉晴作雾,雨馀烟树晚生岚”,通过描写清晨日出的阳光穿过树林产生的雾气,以及雨后傍晚时分烟雾弥漫的景象,展现了江淮山水的美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含着人生的哲理:无论风雨,大自然都有其独特的美。 第三联,“八公草木今无恙,五老云松久不堪”,是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八公草木象征着历史的悠久,而五老云松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最后,“王气钟灵豪杰出,谁从年少识龙髯”,表达了对江淮地区英雄豪杰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抱有期待的心情。这句诗暗示了英雄豪杰的诞生,需要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同时也有赖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淮西山》是明代诗人李质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这个时期,明朝刚刚建立,社会相对稳定,但由于战乱刚过,百姓生活仍然艰苦。 李质作为一位地方官员,经历了战乱和重建的全过程,对百姓的困苦感同身受。他在任期间,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支持。这使得他感到孤独和失落,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过淮西山》就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李质通过对淮西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他用“岭外江村远,淮西戍垒深”来描述当时的边疆形势,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他也通过“花间蝴蝶舞,柳下牧童吟”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总的来说,《过淮西山》这首诗展现了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地方官员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感慨和忧虑,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民生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