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清虚洞天
玉关金锁一重重,只见桃源路暗通。
行到水云空洞处,恍如身世在壶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门关上锁重重,桃花源的路径却在暗中畅通无阻。走到云雾弥漫的境地时,仿佛身处仙境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玉关:古时的关门以玉石筑成,故称玉关,此指进入景区的大门。
2.金锁:金色的锁链,此处用来形容层层的防卫设施。
3.桃源:桃花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理想世界,这里借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4.水云:水中云雾,多用于形容仙境或美丽的景致。
5.空洞:古人想象中的天地之间的虚空,亦指此处洞口较大,光线较亮。
6.恍如:感觉好像真的。
7.壶中:即壶中天,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这里用以比喻清虚洞天的神奇境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一个神秘幽深、景色迷人的仙境之感。首句“玉关金锁一重重”通过对“玉关金锁”的描述,展示了这个仙境外观的神秘和威严。而接下来的“只见桃源路暗通”则揭示了这神秘的境地与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之间的联系,暗示着诗人的探访之旅。第三句“行到水云空洞处”继续展示诗人深入探索仙境的过程,其中“水云空洞”一词,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一方世界的飘渺空灵之美。最后一句“恍如身世在壶中”,则是诗人对身处此境的真实感受,仿佛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小小的壶中世界,虽然渺小却美丽而充实。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仙境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 清虚洞天》是南宋诗人李质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南宋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尤其以江南地区为代表,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李质作为南宋的文人墨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生活环境和心态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清虚洞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恬静生活的追求。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质可能正生活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的临安,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被誉为“人间天堂”。在这样的环境下,李质通过对“清虚洞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个繁华世界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