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宿雾石
飞烟自遶龙楼驻,瑞气长随海日开。
独有春风花上露,夜深多伴月明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渺的烟雾围绕着繁华的楼宇停驻,吉祥的气息伴随着大海的日出绽放。
只有春风里的花儿和朝露为伴,在深夜与明亮的月光一同降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宿雾:喻指夜间的雾气或浓重的云雾。
2. 遶:同“绕”,围绕、环绕的意思。
3. 龙楼:古代宫殿或皇家的建筑。这里指的是故宫。
4. 瑞气:吉祥之气,也比喻帝王之气。
5. 海日:大海的日出景象。
6. 春风:春天的风,也可以理解为皇帝的气运。
7. 花上露:花朵上的露水。
8. 夜:夜晚。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宿雾石》中,李质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山水画卷。首先,诗人用“飞烟自遶龙楼驻”来形容宿雾石的奇妙景象,强调其云雾缭绕的仙境之感。接着,他用“瑞气长随海日开”来表达这美景并非短暂,而是如同海上日出一般持久存在。接下来的两句“独有春风花上露,夜深多伴月明来”则是描绘了宿雾石在夜间的美景。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在春天的夜晚,宿雾石的美景更会伴随明月而来,增添一份宁静与神秘的氛围。整首诗构思巧妙,画面感强烈,展现了李质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 宿雾石》是宋代诗人李质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此诗创作于宋徽宗时期(公元1101年-1126年),这是一段政治腐化、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
当时,李质在宫中担任文学侍从之职,他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提供诗歌唱和。尽管他身处皇宫,但他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在这种背景下,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艮岳中的宿雾石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宋徽宗统治期间,为了追求个人享乐,大兴土木,建立了许多华丽的园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艮岳。作为皇帝身边的文人,李质有机会游览这些美丽的园林,并从中获得灵感,创作出大量优美的诗篇。然而,这种豪华的生活也让他看清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使他的作品具有深沉的历史反思。
总的来说,《艮岳百咏 宿雾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复杂的,既有对美好景观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矛盾的情感使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