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怀龙江麦德贞

标题包含
寄怀龙江麦德贞
旷怀殊未倦,壮思忘奔走。对月卧吹箫,看花坐呼酒。百年大造中,荣华易凋朽。我及少年日,托身在林薮。常怀居山念,忆尔烟霞叟。独倚南窗前,长歌延伫久。兴发促扁舟,乘流下江口。云山忽过眼,僮仆立门候。自恨归来迟,将言谢亲友。怅望夕阳寒,白云远还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质,字文彬,号拙庵,明朝著名文人。他生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卒于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具体生卒年份不详。 李质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内心宽阔无比,壮志豪情不灭。 对着明月吹奏箫曲,欣赏花朵呼唤美酒。 百年的时光里,繁华与荣耀容易凋零腐朽。 我还年轻的时候,依托自身居住在森林深处。 常常心怀山居之念,怀念那里的烟火和霞光。 独自依靠在南窗前,长久地歌唱并期待。 灵感涌动催促着小舟前行,顺水而下到达江口。 云彩和山峦忽然映入眼帘,童仆们在家门口等候。 后悔自己回来得太晚,想要向亲友表达歉意。 惆怅地看着夕阳渐渐变冷,白云悠悠回到远山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寄怀:寄托情怀。 2. 龙江: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河流。 3. 李质:明朝时期的诗人。 4. 旷怀:开阔的心胸。 5. 殊未:极不。 6. 壮思:豪壮的壮志。 7. 对月卧吹箫:面对月亮躺下吹箫。 8. 看花坐呼酒:看着花儿坐着大声呼喊要喝酒。 9. 大造:大自然的创造。 10. 荣华:荣华富贵。 11. 易凋朽:容易凋零腐朽。 12. 我及少年日:指作者年轻时。 13. 托身:寄托身体。 14. 林薮:山林和水泽。 15. 常怀:时常惦记。 16. 居山念:隐居山林的念头。 17. 忆尔烟霞叟:想念你的烟霞般的老年生活。 18. 独倚南窗前:独自依靠在南窗前。 19. 长歌:长篇歌曲。 20. 延伫:长时间地等待。 21. 兴发:兴致兴起。 22. 促扁舟:催促小船。 23. 乘流:顺着水流。 24. 下江口:长江下游的一个渡口。 25. 云山忽过眼:云雾中的山峰忽然从眼前飘过。 26. 僮仆:仆人。 27. 候:等候。 28. 自恨归来迟:恨自己回来得太晚。 29. 将言:准备说。 30. 谢亲友:向亲朋好友道歉。 31. 怅望:惆怅地望着。 32. 夕阳寒:寒冷的夕阳。 33. 白云远还岫:白云在远处慢慢消散在山谷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之情。开篇“旷怀殊未倦,壮思忘奔走”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壮志。接着通过描写对月吹箫、花前呼酒等画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逸致和潇洒风度。 中间四句以“百年大造中,荣华易凋朽”表达出世间荣华富贵的短暂和无常,暗示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紧接着诗人回顾自己少年时期,曾经寄托身心的山林生活,表明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随后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双方情感的深厚。尤其是“独倚南窗前,长歌延伫久”二句,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以及独处的孤寂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兴致勃勃地筹划着乘坐小舟顺流而下,前往拜访友人。但眼见云山景色,诗人又感叹归程太晚,恐怕无法如愿向亲友道谢。此刻夕阳西下,寒意袭来,诗人只看到白云远远地回到了山洞之中,这更加深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深沉,展现了一幅浓烈的诗情画意,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怀龙江麦德贞》是晚清诗人李质的作品,创作于清朝末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李质是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参与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和制度来振兴国家。然而,他并未得到重用,一生在地方任职。他在晚年时,看到国家的衰败和民族的苦难,深感痛心。 在这首诗中,李质表达了对麦德贞的怀念之情。麦德贞是一位英国传教士,曾在广州担任医生和教育家,对当地百姓关爱有加。他与李质关系甚好,两人经常交流思想,共同关注民生问题。麦德贞去世后,李质写下此诗寄托哀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