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山
自有乾坤有此山,青天削出玉孱颜。风云朝夕相摩荡,日月东西互转还。秀拔重门当北斗,尊居五岭镇南蛮。欲凭高处穷双目,绝顶崚嶒不可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山峰,它们如青翠欲滴的玉石般美丽。风云在朝夕间交汇碰撞,太阳和月亮在空中彼此辉映。这座秀美的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仿佛位于世界的中心,而五岭山脉则威严地守护着南方的原野。站在顶峰向下望去,满眼都是壮丽的景色,但是想要攀登到巅峰却并不容易。
去完善
释义
1. 自有乾坤有此山:自有天地以来就有这座山,表达的是独秀山的古老和永恒。
2. 青天削出玉孱颜:以青天的背景为衬托,突显出独秀山如同雕琢出的玉石般的美丽容颜。
3. 风云朝夕相摩荡:意为风与云在早晨和晚上不停地相互作用和变化。
4. 日月东西互转还:太阳和月亮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循环往复。
5. 秀拔重门当北斗:独秀山高耸如北斗七星,表达了其高大险峻的特点。
6. 尊居五岭镇南蛮:位于五岭地区,可以镇守南方的疆土,强调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军事意义。
7. 欲凭高处穷双目:想要登上最高处,尽览壮丽的景色。
8. 绝顶崚嶒不可攀:峻峭的山顶难以攀登,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独秀山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壮丽的山水风光和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首联中“自有乾坤有此山”表达了独秀山的独特地位,仿佛它自古以来就是天地间的象征。而“青天削出玉孱颜”则描绘了山峰的险峻与秀美,宛如玉石雕刻而成。
颔联以风云、日月的变化来描绘自然界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其中“相摩荡”与“互转还”均展现了大自然永恒变化的规律。颈联则以北斗、五岭的象征意义凸显了独秀山的地理重要性,并与南蛮相对照,体现出民族融合的历史底蕴。
尾联中的“欲凭高处穷双目”抒发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的心情,然而“绝顶崚嶒不可攀”又揭示了高峰难以触及的现实困境,使得诗人在感叹造化神工的同时,也传达出了追求理想的坚定意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秀山》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李质的代表作品。这首诗歌描绘了秀丽的山川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在创作这首诗时,李质正担任湖南安抚使一职,负责治理湖南地区的政务。他在这段时间里,深入民间,了解民生疾苦,为百姓谋福祉,展现了他的政治才干和人文关怀。
当时正处于南宋中期,朝廷偏安江南,北方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爱国志士纷纷呼吁北伐,收复失地。李质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政治家,深知国家的兴衰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因此,他在治理地方政务的同时,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族命运。这首《独秀山》正是他在巡视湖南地区时,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赞美祖国壮丽的河山,抒发了他对民族复兴的期盼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