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挥云亭
天风吹作海涛声,挥斥浮云日更明。
波上石鲸时吼雨,只知楼阁是蓬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天相接,风声犹如海浪滔滔;驱散浮云,阳光更显明亮。
波涛上的石鲸偶尔吼叫,伴随着雨滴;误以为这是仙境中的楼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风吹作海涛声":天风指自然风力,涛声比喻风声如海浪般翻滚不息。
2. "挥斥浮云":挥斥,驱散;浮云,天空中的云彩。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云雾飘散的景象。
3. "波上石鲸时吼雨":波上,水面上;石鲸,鲸鱼形状的石雕;吼雨,形容风吹动水面激起浪花如同雨点降落的声音。
4. "只知楼阁是蓬瀛":蓬瀛,蓬莱仙境的省称,这里指代亭子所在之处仿佛是人间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艮岳百咏 挥云亭》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挥云亭周围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赏之情。首句“天风吹作海涛声”运用比喻,以天风形容波涛汹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水天相接的海滨。接着的“挥斥浮云日更明”则凸显了太阳驱散云雾、大放光明的画面,象征着诗人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境界。接下来的“波上石鲸时吼雨”则通过石鲸这一形象表达出磅礴气势,使得整首诗充盈着动感和生命力。最后一句“只知楼阁是蓬瀛”中的“蓬瀛”意指仙境蓬莱、瀛洲,这表达了诗人身处美景之中的喜悦以及对神仙居处的想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妙感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艮岳百咏 挥云亭》是南宋诗人李质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2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南宋初期,国家动荡不安,金兵南侵,百姓流离失所。李质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挥云亭的美景,但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这一时期,宋朝的国力逐渐衰弱,金兵不断南下,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而宋朝的统治者却沉迷于享乐,大肆兴建园林,如艮岳等,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这让李质深感痛心,他以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评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