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
一段虹霓出海隅,八风如战雨倾衢。楼头绿树连根拔,陌上青秧贴水枯。正拟望秋差有庾,那思卒岁更无襦。推窗一望天初霁,早有年排说晚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段彩虹出现在海边的角落,八面来风如同战斗一般席卷过大街小巷,暴雨倾盆而下。高楼之上的绿树被连根拔起,田野间的青稻紧贴着水面显得枯萎。正值期待秋天收获稻谷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在整个冬天都没有衣服可以穿。推开窗户一看,天空已经放晴,但早已经听说年底交租的事情。
去完善
释义
1. 海隅:海边的一角,这里指靠近海边的地方。
2. 八风:指台风的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3. 雨倾衢:大雨滂沱,道路积水严重。
4. 连根拔:指大风把树木连根拔起。
5. 贴水枯:指田里的水稻被雨水浸泡,接近枯萎的状态。
6. 正拟望秋:指希望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7. 差有庾:稍微有一些收获。
8. 那思卒岁:不想过完这个冬天。
9. 无襦:没有短衣穿,形容贫困。
10. 天初霁:天气开始放晴。
11. 年排:年终结算。
12. 晚租:指年底需要支付的租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飓风过后农村的景象,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对社会民生、世事艰难的深切关注。“一段虹霓出海隅,八风如战雨倾衢”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象,虹霓和风雨交加,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接下来的几句,“楼头绿树连根拔,陌上青秧贴水枯”形象地刻画了飓风过后的破坏程度:楼头的绿树被连根拔起,田间的水稻紧贴水面枯萎。这些都反映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关注到了农民的生计问题。“正拟望秋差有庾,那思卒岁更无襦”,农民本指望秋季收成来缓解困境,但没想到风雨过后颗粒无收,更无衣物御寒。这是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
最后两句,“推窗一望天初霁,早有年排说晚租”,虽然环境恶劣,但是农村生活依然要继续。诗人以平静的心态去观察这个世界的动荡,揭示出的是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飓风》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飓风来袭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下面是我为这首诗创作背景:
在唐朝盛世,国泰民安,文化繁荣。李质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然而,这位诗人的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遭遇人生的挫折和挑战。
在某个夏天,李质正身处南方某地,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席卷而来。这场飓风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房屋被摧毁,树木被连根拔起,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面对如此强大的自然力量,李质深感敬畏,他决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这场飓风的感受。
在这个时期,唐代社会经济发达,科技水平相对较高。尽管人们已经能够预测天气,但对于飓风这样的自然灾害,仍难以完全防范。此外,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较强,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异象往往预示着国家或个人的命运。因此,当李质目睹飓风的肆虐时,他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神秘。
综上所述,《飓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氛围的时代,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李质通过描绘飓风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