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寓居寄赠贾岛(一作长安赠贾岛)
岁暮见华发,平生志半空。孤云不我弃,归隐与谁同。
枉道紫宸谒,妨栽丹桂丛。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年结束的时候看到头发已经变白,一生中的志向一半都已经落空。孤独的云朵并没有抛弃我,但回来隐居又和谁能一样呢?白费力气去拜访皇宫,反而妨碍了我在丹桂树丛的种植。不如跟随野鹿,在山间的石头中居住。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2. 寓居:寄居,暂住。
3. 贾岛:唐朝著名诗人,以五律著称,有“诗奴”之称。
4. 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5. 华发:白头发,形容老年。
6. 平生:一生。
7. 志半空:志向无法实现,犹如半空中楼阁。
8. 孤云:比喻独善其身的高洁情操。
9. 不我弃:不放弃我,即始终伴我左右。
10. 归隐:隐居山林,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11. 与谁同:有谁愿意与我一同隐居。
12. 枉道:白白地。
13. 紫宸:皇帝居住的皇宫,这里指代朝廷。
14. 谒:拜访,求见。
15. 妨:妨碍。
16. 丹桂丛:指代朝廷中的权贵。
17. 何如:不如。
18. 野鹿:喻指过着闲适生活的人。
19. 栖止:栖息,居住。
20. 石岩中:山间的岩石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的寓居生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岁暮见华发,平生志半空”感叹岁月匆匆,白发已生,然而壮志未酬。颔联“孤云不我弃,归隐与谁同”以孤云为伴,表达出对友人贾岛的深深思念和共同归隐的心愿。颈联“枉道紫宸谒,妨栽丹桂丛”指出在朝廷上虚度的时光,却阻碍了在家乡栽种丹桂的愿望。尾联“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表达了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纷扰,追随野鹿,隐居于山岩之中的理想。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与世无争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寓居寄赠贾岛(一作长安赠贾岛)》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也就是公元755年至85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鼎盛,但由于宦官专权和牛李党争等政治问题,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一股哀怨沉郁的风气。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马戴正身处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市。然而,尽管长安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于才华横溢的马戴来说,却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这可能与他的人生态度和性格有关,他崇尚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善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利益争夺。因此,他在长安的生活并不如意,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
此外,马戴所处的时代,正值唐朝的衰落阶段,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关爱之情。正是这些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共同孕育了马戴的这首《长安寓居寄赠贾岛(一作长安赠贾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