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标题包含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 无辞一醉。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骎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光宪(901年-968年),字孟文,号葆光子,唐末五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孙光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匆匆告别在离别的亭子,跨上马鞍就要踏上远途,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分别前往燕、宋、秦、吴等地,相隔千山万水。 让我们痛饮一番吧,不要推辞。野棠花在盛开,江草被露水湿润。站在那里,默默哭泣,看着远方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去完善
释义
【草草】匆忙的样子。 【离亭】古时在道路旁设的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鞍马】马鞍和马匹。这里指代骑马的人。 【从远道】从遥远的地方来。 【分襟】分别的意思,这里是形容朋友或亲人之间分离时的情景。 【燕】燕国,在今河北一带。 【宋】宋朝,这里指北宋或南宋。 【秦】秦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地域包括今陕西、甘肃等。 【吴】吴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地域包括今江苏、浙江一带。 【无辞一醉】不要推辞,痛痛快快地喝醉一场。 【野棠】野外的棠梨树。 【江草】江边的水草。 【伫立】长时间站立不动。 【沾泣】泪水沾湿了衣襟。 【征骑骎骎】形容骑马远行的人逐渐远离。
去完善
赏析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这首词描绘了离别场景。首句“草草离亭鞍马”点明主题,展现了匆忙的离别场景。接下来的三句中,分别提及燕、宋、秦、吴四个地域,表现出离别之地与目的地之间相隔遥远。下片中的“无辞一醉”表示临别之际,为的是痛痛快快地醉一场。之后的三句则通过描述野棠花盛开、江草湿润的景象,暗示离别季节已至。最后两句“伫立,沾泣,征骑骎骎”则描绘了临别之际,即将离去的征骑疾驰而去,留下伤心的人儿独立原地,泪眼朦胧。整首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深深的离别之情,使人在感叹人生聚散无常的同时,亦能体验到作者当时的感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孙光宪的一首离别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05年左右,当时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严重。孙光宪在唐末曾任荆州掌书记,后归附南吴,历事南唐二主,官至检校尚书。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与各地政权打交道,对世事沧桑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种背景下,孙光宪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了离别、战乱、思念等主题。在他的笔下,离别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之举。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如“草草离亭鞍马”、“泪湿罗衣脂泫”等细节,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代无法避免的离别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