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子元过大庾岭
秦皇戍五岭,兹为楚越隘。
尉佗去黄屋,舟车通海外。
峭巘倚云汉,推轮日倾害。
贤哉张令君,镌凿济行迈。
地失千仞险,途开九野泰。
安得时人心,尽夷阴险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秦始皇守卫五岭,这里是楚越的分界之地。
尉佗放弃了皇位,航海车船通往海外。
悬崖陡峭高耸入云端,推车的日子让人担忧。
张先生真贤能,他凿通了道路以方便行走。
地平线上失去了千仞的险峻,路途通畅让天下人感到安宁。
但愿人们的心能够时时和善,消除所有的阴险和隔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秦皇: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进行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措施,如修筑长城、实行郡县制等。
2. 五岭:位于今广东、江西交界处的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的总称,这里指的是大庾岭。
3. 兹为楚越隘:这个地方是楚国和越国的交界之地。
4. 尉佗:即赵佗,原是秦朝将领,后占领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
5. 黄屋:古代皇帝乘坐的车子,此处代指皇帝的威严。
6. 舟车通海外:描述了赵佗统治下的南越国对外交通的繁荣。
7. 峭巘倚云汉:形容大庾岭陡峭的山峰直入云霄。
8. 推轮日倾害:描绘了在大庾岭上艰难行走的场景。
9. 张令君:张宝,字令君,唐朝官员,曾主持开凿山路,便于行人通行。
10. 镌凿济行迈:描述了张令君通过开凿山路使道路变得平坦,方便人们出行。
11. 九野泰:形容开凿山路后,交通变得更加便捷,人们可以安全顺利地穿越九野之地。
12. 安得时人心,尽夷阴险阂:希望人们的内心能够安宁,不再有那些因误解而产生的隔阂。
去完善
赏析
《和王子元过大庾岭》是宋代诗人余靖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秦始皇戍守五岭、尉佗的传说及张令君的开山凿路为背景,描绘了大庾岭的险峻风貌和历史上的交通变迁,并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期望人们能够消除心中险阻,促进社会和谐的理想。
首联“秦皇戍五岭,兹为楚越隘”,提到秦始皇戍守五岭的故事,表达了大庾岭作为楚粤交界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
颔联“尉佗去黄屋,舟车通海外”,讲述了尉佗归附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的传说,暗示了历史上的交通变迁与大庾岭的地理地位息息相关。
颈联“峭巘倚云汉,推轮日倾害”,通过描绘大庾岭陡峭的山峰和艰险的道路,展现了大庾岭在自然地理上的险峻风貌。
尾联“安得时人心,尽夷阴险阂”,表达了对人们能够消除心中险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社会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王子元过大庾岭》是北宋著名文人余靖的一首山水诗。此诗创作于公元994年,即北宋至道二年。在这时期,余靖正任尚书职,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大庾岭成为了南北交通的要道。南来北往的行人络绎不绝,然而对于身在异地他乡的人而言,大庾岭可能成为他们的天涯路、断肠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诗人借“过大庾岭”这一题材,表达了对远游之人离乡背井、漂泊无依的同情以及诗人个人的人生感悟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