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韶石长老求柏栽
森然桃李阴,当春皆手植。
更求青青枝,要见岁寒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茂如林的桃树和李树之下,春天来临之时,都是亲手种植。
再寻求那郁郁葱葱的枝头,渴望看到它在严寒中的坚韧风采。
去完善
释义
1. 韶石长老:人名,身份为长老,具体不详。
2. 柏栽:柏树的树苗。
3. 森然:繁茂的样子。
4. 桃李阴:桃树和李树的树荫。
5. 当春:在春天。
6. 手植:亲手种植。
7. 青青枝:绿色的树枝。
8. 要见:希望看到。
9. 岁寒色:比喻经过严寒考验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寄韶石长老求柏栽》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歌。首联“森然桃李阴,当春皆手植”描绘了韶石长老所居之处桃李繁茂的景象,以桃李树比喻韶石长老的修行成果。颔联“更求青青枝,要见岁寒色”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求得柏树栽培的愿望,以此勉励自己在逆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韶石长老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韶石长老求柏栽》是北宋诗人余靖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4年,时值北宋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余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京官,后来被贬到广东韶州担任地方官员。在此期间,他遇到了韶石长老,并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佛学、诗歌等方面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北宋时期,儒家文化盛行,士大夫阶层热衷于追求道德修养和文学艺术。佛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佛学的熏陶,并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此外,北宋时期的国家政策也相对宽松,使得文人士大夫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抱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