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秀才归庐陵
感君千里远相过,晤语经旬接粹和。
上客杯盘祗炊黍,主人门巷正张罗。
海山雾暗红尘少,岭路梅黄细雨多。
日暮津亭送归恨,唯知极目望烟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谢您的不远千里而来,我们一起愉快地聊了十几天。
尽管招待您的只有简单的酒菜,但我们的心情非常愉悦。主人家热情款待,一切都在筹备中。
周围的海山雾气朦胧,红尘渐少;山路上梅花初开,细雨滋润。
傍晚时分,我们在渡口为您送行,只能望着烟雾弥漫的江河,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秀才:姓江的读书人,这里指一位名叫江生的文人。
2. 庐陵:古县名,即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市。
3. 千里:指距离遥远。
4. 晤语:见面交谈。
5. 经旬:过了十天。
6. 粹和:高尚和谐。
7. 上客:尊贵的客人。
8. 杯盘:指酒席。
9. 炊黍:做饭。
10. 门巷:家门附近的巷子。
11. 张罗:筹备接待。
12. 海山:海边的高山。
13. 雾暗:雾气弥漫。
14. 红尘少:行人稀少。
15. 岭路:山路。
16. 梅黄:梅子成熟的季节。
17. 细雨多:细雨连绵。
18. 日暮:太阳落山时。
19. 津亭:渡口的小亭子。
20. 归恨:离别的愁绪。
21. 极目:尽力远望。
22.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送别友人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感君千里远相过,晤语经旬接粹和”,诗人感慨友人不辞千里迢迢来相见,在十天的相聚中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这种深厚的友情是这首诗的情感基础,为后面的送别场景作了铺垫。“上客杯盘祗炊黍,主人门巷正张罗”,表达了主人待客的热情周到,尽管准备的菜肴简单,但那种真诚的感情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海山雾暗红尘少,岭路梅黄细雨多”,描绘了两人分别时的环境,海山的雾气、岭路上的黄梅和细雨,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也隐含着离别时的伤感。“日暮津亭送归恨,唯知极目望烟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那种无法挽留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真挚表达,以及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江秀才归庐陵》是北宋名臣余靖在公元960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
在这个时期,余靖正经历着他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他曾任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等职,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受到贬谪。然而,正是这种跌宕人生,使他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科举制度使得文人学士有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使得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种背景下,余靖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即将离别的江秀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