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茹青台子有感
雪霜不到海山隅,随分园蔬助醊餔。
万物无情乘暖长,秦皇何事枉坑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雪未临海山一角,园内蔬果自当酌饮。
万物无动于情感温热,始皇何故错杀儒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茹青台子:形容田园生活场景
2. 海山隅: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
3. 随分:随便;随意
4. 园蔬:菜园里的蔬菜
5. 醊餔:古代举行祭祀仪式时所用的酒肉
6. 万物无情:比喻没有生命的事物
7. 秦皇:秦始皇嬴政
8. 坑儒:指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冬月茹青台子”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环境的美好与宁静,即无论外界纷扰如何,都有自己的一片净土可以休憩。而后两句则转为对历史的反思:万物在适当的温暖下都能生长,而秦始皇为何还要白白地焚烧书籍和坑杀儒士呢?言下之意,可能就是在感慨那些无谓的争斗与牺牲,以及其对文明的损害。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月茹青台子有感》是宋代诗人余靖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即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达到了高峰,尤其在诗歌方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苏轼、辛弃疾等。
在这个时间段内,余靖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职,但由于直言敢谏,屡次遭贬。然而,正是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影响着余靖的创作。北宋初期,社会矛盾较为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但到了仁宗时期,经济逐渐繁荣,社会稳定,这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余靖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冬季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昌盛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