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张如京知安肃军

标题包含
送张如京知安肃军
赐戟衔恩出斗城,塞门迢递草初青。 新提司马临戎节,旧应衣乌近极星。 叔子戍吴长缓带,单于归汉已空庭。 圯桥自得家传策,不问人间太白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杰”之一。 余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宋仁宗天圣二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授予兵器肩负着恩情离开战斗之城,边塞的门庭遥远而草木新生绿。新任的司马将要赶赴前线,曾经的乌衣使者靠近天边的星星。(此处暗指辛弃疾) 傅叔叔长期守吴,一直从容不迫;单于已经归顺汉朝,如今战场已空无一人。这位从桥上得自家族传承兵法的人,不需要去管人间的事情是否与太白星经相符。
去完善
释义
1. 斗城:指长安或洛阳,这里指朝廷所在之地。 2. 塞门:边关城门。 3. 新提司马:新提拔的司马,这里指张如京。 4. 临戎节:指挥军事的权力。 5. 旧应衣乌:这里指张如京曾在朝廷担任过官职。 6. 极星:北极星,比喻皇帝。 7. 叔子戍吴:用汉代羊祜的故事,他镇守荆州时,因为大得民心,所以在任期间常常可以宽缓腰带,从容不迫。 8. 圯桥自得:用张良拾履得到黄石公兵书的故事,表示张如京的才学并非从他人处得来,而是出自自身的努力和才智。 9. 不问人间太白经:表示张如京在治理地方事务中,并不关心那些繁琐的政务,只关注百姓的实际需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军事生活的诗。首联以“赐戟”开篇,表现出朝廷对张如京的信任与期待,同时也描绘了从京城到边疆的遥远路程。颔联写张如京担任军职、接近星空的景象,展现了他即将奔赴边疆的豪情壮志。颈联通过对比汉代张骞和晋代祖逖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张如京在边防英勇善战的信心。尾联则寄托了对张如京功成身退,成为一代名将的美好祝愿。全诗既有细腻的描绘,又有生动的想象,充满了浓厚的边塞风情和军事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如京知安肃军》是北宋名臣余靖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当时正值宋辽和平时期,北宋朝廷派遣官员赴边境重镇安肃军,以增强国防力量,加强对辽国的监视。 这一年对于余靖来说非常重要。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成为进士出身,受到朝廷重用。因此,他对于国家大事和边境局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关注。在送别好友张如京赴任时,余靖以这首诗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疆安全的担忧。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与辽国的关系虽然表面上保持和平,但实际上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政治稳定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余靖在这首诗中提醒张如京到任后要加强防备,以确保边疆安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