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广州田谏议颐堂
退食公堂暇,应无俗虑侵。
帘开双燕外,吏散百花阴。
海域逍遥境,荣途淡泊心。
政成先养正,惠爱及民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公共食堂休息时,我不会有世俗的烦恼。
打开门帘,可以看到外面的两只燕子,官员们散去后,只留下百花的树荫。
在海边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官场荣耀看得很淡。
政事成功的同时,首先要修养身心,惠及百姓也要深入民心。
去完善
释义
1. 广州:地名,广东省省会,是广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2. 田谏议:指田宜谏,官职为谏议大夫。
3. 退食:指官员退朝后用膳的闲暇时间。
4. 公堂:政府办公场所。
5. 隙:空闲的时间。
6. 帘开双燕外:形容春天的景象,燕子在窗外飞舞。
7. 吏散:指官员散去。
8. 百花阴:指春天百花齐放的景象。
9. 海域:海洋区域,这里代指广州沿海地区。
10.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11. 荣途:荣华富贵的生活道路。
12. 淡泊:淡薄名利,不追求荣华富贵。
13. 养正:修养正直的品质。
14. 惠爱:恩惠慈爱。
15. 民深:对人民深厚关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广州官员田园生活的诗,作者余靖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退居闲暇之际的情景。诗歌前四句勾勒出官员公务之余的生活画面:闲暇时于堂中休息,帘外燕子飞舞,阳光透过帘子洒在百花丛上,一派宁静而美好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海域逍遥境,荣途淡泊心"则揭示了这位官员胸怀大志、心怀众生的宽广心境,展示了他享受逍遥之境却又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政成先养正,惠爱及民深”表达了他在政务上取得成果的同时,关注民生福祉,使得百姓受益。整首诗体现了官员的超然境界和关爱民众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广州田谏议颐堂》是宋代诗人余靖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970年前后,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诗歌艺术也随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那个时候,田谏议是一个正直的官员,他关心民生疾苦,敢于直言劝谏皇帝。他的道德品质和从政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余靖。所以,当余靖得知田谏议建造了一座名为“颐堂”的别墅时,他非常敬佩,于是写下了这首寄题诗。
在这首诗中,余靖描绘了田谏议的颐堂环境宁静优美,同时也赞扬了他的人品高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余靖对田谏议的敬仰之情,以及他们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真挚友谊。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