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赏池会上酬王职方
雅集高谈思豁然,齐山依约对疏烟。
江城泛菊逢佳节,禁苑闻韶忆去年。
久厌风波惊世路,且同樽酒醉凉天。
今来古往情何异,弄水亭边舣画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群高雅之人相聚畅谈,思绪豁然开朗;齐山隐约可见,山间弥漫着薄薄的烟雾。江边的菊花在节日里竞相开放,宫廷中传来去年的音乐声仿佛仍在耳边回响。长久以来,厌倦了世间的风波,只愿与朋友们一同举杯畅饮,沉醉在这清凉的天地之间。古今之情并无太大差异,就像在弄水亭边停泊的画船一样,它们都在静静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1. 雅集:高雅的集会。
2. 高谈:高深的谈论,这里是形容席间的畅谈。
3. 思豁然:思绪豁然开朗。
4. 齐山:指安徽的齐云山。
5. 依约:隐约,仿佛。
6. 对疏烟:对着稀疏的烟雾。
7. 江城:指中国南方的城市。
8. 泛菊:指广泛赏菊。
9. 逢佳节:遇上节日。
10. 禁苑:皇帝的园林。
11. 闻韶:听到美妙的音乐。
12. 忆去年:回忆去年。
13. 久厌风波:长久地厌倦了世俗的纷争。
14. 世路:尘世的道路,指现实社会的生活道路。
15. 樽酒:酒杯。
16. 凉天:清凉的天空。
17. 今来古往:现在和未来一样,表示时间上的相似性。
18. 情何异:情感有何不同。
19. 弄水亭:水中戏水的亭子。
20. 舣:使船靠岸。
21. 画船:装饰华丽的花船。
去完善
赏析
《九日赏池会上酬王职方》是宋代诗人余靖的一首应景之作。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赏菊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感叹与感想。首联提到“雅集高谈思豁然”,展示出诗人在聚会中的豁达情怀;颔联则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景色,如“齐山依约对疏烟”和“江城泛菊逢佳节”,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节日气氛的感受。颈联则以“久厌风波惊世路”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纷扰的厌倦,而尾联“今来古往情何异,弄水亭边舣画船”则传递出诗人在此情境下的感悟:古今之情并无多大差异,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当下,享受生活。全诗以描绘重阳赏菊为线索,寓情于景,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赏池会上酬王职方》是北宋名臣、文人余靖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970年前后,正值宋初时期。此时,余靖正在经历他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他的政治生涯如日中天。
在这段时间里,宋太祖赵匡胤刚刚统一中原,建立了稳固的北宋政权。但由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刚结束不久,天下仍未完全平定,国家仍处在动荡之中。这时期的文人雅士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理想和抱负。
在这种背景下,余靖写下这首《九日赏池会上酬王职方》。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诗的最后,诗人鼓励自己和朋友们要勇敢面对现实,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