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山上晚望
野旷树还乱,林深烟更微。
天随残日尽,云掣断山飞。
玉垒风烟阔,秦城草木腓。
凭高无限事,今夜客沾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空旷,树木纷杂;森林幽深,烟雾缥缈。
天空随着夕阳落下,白云牵拽着断裂的山峰飘逸。
玉垒的风烟宽广无垠,秦城的草木生长繁茂。
登高望远,不禁感慨万千,今晚的游客泪水沾湿了衣裳。
去完善
释义
《灵泉山上晚望》是一首描绘山野风光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中部分词语的解释:
1. 灵泉山: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或者诗人的想象之地。
2. 野旷:指野外空旷,视野开阔的地方。
3. 树还乱:树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形容树木繁多。
4. 林深:树林茂密的地方。
5. 烟更微:烟雾变得稀薄。
6. 天随残日尽:天空随着太阳落下而暗淡下来。
7. 云掣断山飞:云朵飘过山岭的景象。
8. 玉垒:古代四川的一处军事要塞,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附近。这里可能指的是四川地区的山川。
9. 风烟:风吹起的烟尘,这里形容远处的景色。
10. 秦城:古代秦国的都城咸阳,这里是诗人以古喻今,用来指代唐朝的都城长安。
11. 草木腓: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12. 凭高:站在高处。
13. 无限事:指很多的事情或思绪。
14. 今夜客沾衣:今晚在外漂泊的人心情沉重。
去完善
赏析
《灵泉山上晚望》是一首描绘山野风光的五言律诗。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山野,景色怡人。第一句“野旷树还乱,林深烟更微”描绘了山野的空旷与宁静。第二句“天随残日尽,云掣断山飞”则通过夕阳和流云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迁。
接下来的“玉垒风烟阔,秦城草木腓”两句进一步拓展了视野,远方的玉垒和秦城都成为诗人观察的对象。最后两句“凭高无限事,今夜客沾衣”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孤独之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灵泉山的晚望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泉山上晚望》是宋代文学家余靖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9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当时的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这一年,余靖辞官归乡,开始了一段隐逸的生活。他结交了诸多文人墨客,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余靖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灵泉山上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观念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当时的人们崇尚自然、追求隐逸,这种思潮使得诗歌更加注重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因此,《灵泉山上晚望》不仅是一首描绘风景的佳作,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