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独宿
柴车走县封,穷途秋耿耿。
急雨带溪声,残灯背窗影。
驱驰下士身,凄凉旅人景。
山寒梦不成,愁多知夜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破旧的车子行驶在县道上,秋天的路途显得十分暗淡。
突然的降雨伴着溪流的声音,破旧的油灯照出窗子的影子。
这是一位奔波劳碌的下级官员,他孤寂地旅行在陌生的环境之中。
寒冷的夜晚无法进入梦乡,烦恼太多使得夜晚显得更加漫长。
去完善
释义
余靖:字安道,号武溪,北宋中期名臣、诗人。
《山寺独宿》:余靖的这首诗描述了在旅途中投宿寺庙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1. 柴车走县封:用简陋的车子行驶在县境之间。这里指代的是旅行在外的人。
2. 穷途秋耿耿:在穷困的道路上,秋天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耿耿”指的是明亮或者时间漫长的状态。
3. 急雨带溪声:湍急的雨声中夹杂着溪流的声音。
4. 残灯背窗影:破旧的油灯照着窗户的影子。
5. 驱驰下士身:在下层社会奔波的自己。
6. 凄凉旅人景:旅行中的自己面对的是荒凉的环境和孤独的境遇。
7. 山寒梦不成:寒冷的山中难以入睡,无法入梦。
8. 愁多知夜永:因为心中充满了忧愁,所以觉得夜晚格外的漫长。
去完善
赏析
《山寺独宿》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无助的夜晚独自在山寺住宿的心境。诗人用“柴车走县封”和“急雨带溪声”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现了他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困苦与艰难。而“残灯背窗影”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孤寂中的无助感。在随后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身为官吏却不得志的处境,以及他在这漫长的夜晚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最后,诗人以“山寒梦不成,愁多知夜永”表达了他在寒冷的山寺中无法入睡,只能忍受着无尽的忧愁与烦恼的痛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孤独的旅人画面,令人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寺独宿》是宋代诗人余靖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97年。此时正值北宋初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文化氛围依然受到前朝遗留的影响。
在这一年中,余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原本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但在乡试中失利,使他陷入了短暂的沮丧和反思。随后他决定放弃科举,转而投身教育事业,希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种人生际遇让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此时期,北宋初期的时代背景也与诗人产生了共鸣。虽然此时已经脱离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但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仍然处于恢复期。这使得文人墨客们对社会现实有着更敏锐的观察力,也对文化传承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也为余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在诗歌中展现了深刻的思考和对生活独到的见解。
去完善